主讲老师刘卫平
今天介绍曲子词的句式。
在诗的领域,整齐句占了绝对的比重,杂言也就是参差句只占很小的比重。可是在词中我们看到的情况恰恰相反,绝大多数词的句子是参差不齐的。这些句子不仅有五字、七字的,还有一字、二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九字、十字,最长的有十一字的,一字句比较少见。
比如《十六字令》,这个《十六字令》又叫《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这《十六字令》的第一个字,就是一个字的。比如“归,十万人家儿样啼”,或者“天,快马加鞭未下鞍”
二字句,多数用在换头的地方或者作为叠字出现。比如“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三字句就比较多见了,四字句在词中更是多见。这里就不用举例子了。
五字句基本上都是格律句,也就是句子的节奏和平仄。和近体五言诗类似,节奏上或前二后三或前三后二,平仄分布也比较规律,但也有一些例外,句式可能变成“前一后四”,也就是第一个字作为“领字”存在。
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下边这几句“看万山红遍”“问苍茫大地”“恰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这吝句第一个字都是“领字”。
六字句的平仄没有一定,大体上是两平两仄相间组合,也就是句式平仄通常是“平平仄仄平平”或者“仄仄平平仄仄”。
比如司马光的《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这首词总共八句,有六句都是标准的六字句。这个六字句偶尔也有“前三后三”型的。
七字句可以分为七言律句和非七言律句两种情况。前者和近体诗的七言类似,这里就不说了。七言非律句的通常都是“前三后四”的。
比如辛弃疾的句子“更能消,几番风雨”,张炎的句子“料此去,清游未歇”等等,也可能出现“前一后六”的句式。比如王安石的句子“但寒烟衰草凝绿”。
八字以上的句子,词谱一般都把它断开,但是不同的作者有时也可能做不同的处理。例如同为八字句。可能断为“前三后五”,像柳永的句子“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或者是“前四后四”,如史达祖的句子“定知我今,无魂可消”,也可能是“前一后七”的句子,如“但,长江无语东流去”,或“前二后六”的句子,如“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同样的道理,九字句通常可以断为“前三后六”,“前五后四”或者“前六后三”。
十字句一般可以断为“前三后七”等等。
总而言之,词的句式复杂多变,不像诗那样固定,因而需要初学的人多下一些功夫,潜心钻研,就能够逐渐把握词的规律。
小篆基础入门·每日一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