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8岁的北京双胞胎姐妹在青岛海边玩耍时失踪的“寻人启事”。第二日便看到青岛警方的通报,整件事情的结果非常让人痛心。

出事的青岛海滩并非正规的海水浴场。
一时间,舆论也把孩子的妈妈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旁观者,我想我们一定无法体会到当事人妈妈的痛心疾首及追悔莫及,即使没有那些指责,我想这位妈妈也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非常非常的痛苦。
而作为妈妈,看到此类的意外事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可以怎么避免此类的事件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同时让周围的人都尽快了解到此类意外发生的原因,如何防范,提高未来海边活动时的安全系数。
特别是我们大部分,并不生活在海边,对海洋的了解不够的,除了家长仔细的看护以外,还可以了解以下这两件事:
1.“离岸流”是什么?
2.怎么会带来危险?
01“离岸流”是什么?怎么形成的?
有些地方把“离岸流”叫做“离岸浪”,其实“离岸流”是众多危险的海洋流之一,是一股向外海方向快速移动的海流。
根据网上查询到的资料,美国每年因为“离岸流”而溺水身亡的平均人数为46人。而“遭遇离岸流“,也是美国海滩救生员高发的救援原因之一。

当海浪冲击向海岸边时,因受到岸边水下高起的沙堤的阻挡而溃散(此时我们会看到大量的白色浪花),但是大量的海水必须在冲向岸边后再回到海里,而后续的海浪又不断的推挤这些海水,此时海水会沿着与沙滩平行的方向移动去寻找出口,最终会汇集成一道或者几道强大的水流回到海里。这就是“离岸流”。
“离岸流”其实并不会将水中的游泳者向下拖入海里,而是快速将游泳者带离岸边,推向外海。大部分会游泳的溺亡者,多是因为对于“离岸流”不了解,拼命想逆流游回岸边,耗尽体力而发生溺水。“离岸流”流速很快,比世界上游泳游得最快的运动员还要快,所以一般人基本游不回来。
当然,如果本身不会游泳,被“离岸流”卷入海中,无法自救,而所需救援的专业性又很强,自然就更加危险了。
02如何避开“离岸流”?
首先,避免危险最重要的方法一定是提前仔细阅读所在海滩的相关警示标志。当天是否开放?安全等级是什么?海滩救生员所处的位置。


其次,是掌握一定的“离岸流”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高处观察涌向岸边的海浪情况。附上一些“离岸流”的图片供辨识时,参考。
如果有看到疑似类似的情形,就要非常小心。尽量避免前往。


03遇上“离岸流“了怎么办?
许多冲浪组织,海洋运动及安全组织都发布过遇到“离岸流”的自救方法。可以总结为三个步骤:
(1)保持冷静,保持体力;
(2)沿着与海滩平行的方向游(如果无法平行摆脱“离岸流”,可以让“离岸流”把你带至“离岸流”头部位置,那里水流相对没有那么急,再试图平行摆脱“离岸流”);
(3) 一旦摆脱“离岸流”后,可以借助海浪游回岸边。

孩子已经溺水了,一旁的你还可能浑然不觉吗?
在这次的事件中,疑似遇到“离岸流”是8岁的孩子,那么很可能,孩子在遇到“离岸流”时就发生了溺水的情况。
那么,孩子已经溺水了,一旁的家长或者其他成年人可能浑然不觉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可能的。”
也许被自小电视剧中的情景所误导,总以为人在溺水时一定会大声呼救,而自己就在孩子不远处,而且周围有那么多成年人,一定会有很大的动静,释放出足够显而易见的求救信号。
而事实并非如此。一旦发生溺水,呼吸受阻,发声呼救就更不可能了。
一旦溺水发生,特征是什么呢?如何快速判断呢?
配合这张图片,有10个特征能快速判断是否发生溺水。

✅ 头部从嘴巴开始处于水面一下,嘴巴正好在水面的位置;
✅ 头慢慢向后仰起,同时嘴巴张开;
✅ 眼神呆滞、空洞,看上去眼睛无神、无聚焦点;
✅ 直立在水中,双眼紧闭;
✅ 头发盖在前额或者眼睛的位置;
✅ 感觉像静静地站在水中,双脚没有上下踏水的动作;
✅ 有哽咽或喘气的动作;
✅ 直立在水中,看上去像试图游向某一个方向,但是并不前进;
✅ 直立在水中,看上去像试图转身至仰泳姿势;
✅ 在水中的姿势看似在攀爬一个无形的楼梯;
✅ 无法摆动手臂或腿部,不能伸出水面。
阳光、沙滩是夏日里孩子和大人都憧憬的地方。但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经常前往海边,对大海并不熟悉,所以应该更为谨慎行事,了解海滩的规则,当日的开放情况,危险提示等等,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