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Q84  book1

1Q84  book1

作者: 拾年忆 | 来源:发表于2016-03-01 00:46 被阅读33次

不是爱慕,也不是性欲,绝非这一类东西。恐怕是什么物体从细细的缝隙中挤了进来,正要填满他体内的空白。他如此感觉。这不是深绘里制造出来的空白,而是天吾心中原本就有的。是她将特殊的光芒投射进去,重新将那里照得雪亮。

现在大多数的一方,就不用思考烦人的事了。

它似乎超越了语义的边界,被永远地吸进了虚无。就像擦过冥王身边孤独的行星探测火箭一般。

发生了错乱的不是我,而是世界。

在某个时间点,我熟知的世界消失了,或说退场了,由另外一个世界取而代之。就像铁轨被切换了道岔一样。就是说,此时在此地的我,意识还属于原来的世界,而世界本身却已经变成了另外的东西。发生在此地的事实的变更,目前还很有限。构成新世界的大部分东西,沿用了我熟知的原先那个世界的,所以就生活而言,没有出现现实上的障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更改的部分”恐怕会在我的周围制造出更大的差异。差异一点点地膨胀,于是在不同的场合产生不同的误差,它们或许会破坏我采取的行动的逻辑性,会让我犯下致命的错误。如果真的形成那样的的局面,的确会成为致命伤。

平行世界。

一旦做了这样的事,往后的日常风景,看上去也许会和平常有点不一样。但是,不要被外表迷惑。现实永远只有一个。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目前我已经置身于这“1Q84年”。我熟悉的那个1984年已经无影无踪,今年是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看来孩童能把周围世界的情景作为有一定逻辑性的事物进行观察并认识,似乎至少要到三岁以后。在此之前,所有映入眼帘的情景只是不可理解的混沌状态。世界像一锅稀粥,粘糊糊地没有骨骼,无从把握。它还未在脑中形成记忆,就从窗外一掠而过。

看上去什么也不像绝不是坏事。因为那意味着你还没有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沉默就像注定的命运一般,降临在了这个房间。

无力感会彻底腐蚀掉一个人。

数学给了天吾有效的逃避手段。躲进计算公式的世界中,就能逃脱现实这个烦扰的世界。只要把脑子里的开关转到on,自己就能轻易地转移到那一侧的世界里——他还很小的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事实。而且只要在那个无边无际、富于条理的领域中探索与徘徊,他便是彻底自由的。他顺着巨大建筑中曲折的走廊前进,依次打开编好门牌号码的门扉。每当有新的光景呈现在眼前,留在现实世界的丑陋痕迹就会变得淡薄,干脆地消逝。由计算公式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说是合法的、并且绝对安全的藏身之地。天吾比谁都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的地理环境,能够准确地选择正确的道路。谁也无法追上来。逗留在那一侧的世界里,就能把现实世界强加给他的规则和重负干净地忘却,彻底地忽略。

从小学到初中,他忘情地沉浸在数学世界里。因为那种明快和彻底的自由最有魅力,而且在他的生存中不可缺少。但从进入青春期开始,他越来越觉得只有这些怕还不够。在造访数学世界期间毫无问题,一切都称心如意,没有任何东西从中作梗。但一旦离开那里返回现实世界,他置身的仍然是那个和原来完全一样的悲惨牢笼。情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甚至让人觉得枷锁更为沉重。既然如此,数学究竟起了什么作用?难道只是一时的逃避手段吗?难道只是反而让现实情况更加恶化吗?

随着这个疑问不断膨胀,天吾开始有意识地在自己和数学世界之间设置距离。同时,故事的森林开始强烈地吸引他的心。当然,读小说也是一种逃避。一旦合上书页,又不得不返回现实世界。但有一次,天吾发现从小说世界返回现实世界时,可以不用体会从数学世界返回时的那种严重的挫折感。这是为什么?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很快得出一个结论。在故事森林里,无论事物的关联性变得何等明确,大概也不会给你一个明快的解答。这就是它和数学的差异。故事的使命,说的笼统些,就是把一个问题置换成另一种形态。并根据这种置换的性质与方向的不同,以故事性来暗示解答的形式。天吾就带着这暗示,返回现实世界。这就像写着无法理解的咒文的纸片,有时缺乏条理性,不能立刻就起作用,但它蕴含着可能性。自己有一天也许能破解这咒文。这种可能性从纵深处一点点温暖他的心。

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故事性的暗示越来越吸引天吾的兴致。数学在长大成人后的今天,对他来说仍然是极大的喜悦之一。他在补习学校里向学生们讲授数学时,和孩童时代一样的喜悦便会自然涌上心头。他愿意和别人分享这种观念自由的喜悦。这是非常美好的事。但天吾如今无法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计算公式主宰的世界里了。他明白,无论在那个世界里探索多远,也不可能找到要找的解答。

人获得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青豆常常如此自问。难道就是从一个牢笼里巧妙地逃出来,其实只是置身于另一个更大的牢笼吗?

毫无疑问,你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但这不该是无偿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你既不是天使,也不是上帝。我清楚你的行动完全出自纯粹的感情,理解你不愿接受金钱的心情。但纯粹无暇的感情其实是危险的东西。一个活生生的人要抱着这样的东西活下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你必须像给气球装上锚一样,牢牢地把你这种感情固定在大地上。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并非只要目的正确,只要感情纯粹,就可以为所欲为,你懂了吗?

但正确的动力未必一定带来正确的结果,而且强奸未必一定仅仅以肉体为目的。暴力也未必总是采取肉眼可见的方式,伤口未必时时流血不止。

不管对方是谁,在对理应知道的事情却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们无法信任别人。

从古至今,同样的诈骗行为在世界各地不断重复,手法永远相同。可是,这种浅薄的骗局却长盛不衰。因为世间大多数人并不相信真实,而是主动去相信自己希望是真实的东西。这样的人两只眼睛哪怕睁得再大,实际上也什么都看不见。对这样的人实施诈骗,就像是拧断婴儿的手臂。

视野捕捉到的东西,意识却无法认证。

小说家不是解决问题的人,而是提出问题的人。

相关文章

  • 【Reading144】1Q84

    【Reading144】1Q84 长篇小说《1Q84》文本分为三卷:Book1(4月—6月)、Book2(7月—9...

  • 1Q84  book1

    不是爱慕,也不是性欲,绝非这一类东西。恐怕是什么物体从细细的缝隙中挤了进来,正要填满他体内的空白。他如此感觉。这不...

  • 1Q84 (book1)

    从学校图书馆借的村上的书,这几天把它读完了。 小说以天吾和青豆为俩个看似独立却相互联系的存在为叙述点,整本书下来,...

  • 《1q84》:艺术品还是败笔?一个读者阅读后的若干感想

    最近阅读了村上春树的《1Q84》,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比较认真地看了《book1》和《book2》,对于...

  • 《1Q84》读后感

    在《1Q84》中,村上先生以1Q84这个非现实的世界来影射现实存在的1984这个世界, “1Q84”这个标题中,“...

  • Book1Unit1Anewstart教学设计

    外研社新教材Book1 Unit1 A new start Understanding ideas: My Fir...

  • book1

    1/100 不管怎样,这就是20岁的我们 一天半的时间读完,没有高深的奥义,平平淡淡像极了我大学四年的生活,它...

  • 不要被外表迷惑 || 1Q84 BOOK1 村上春树

    月亮比谁都更为久远地,始终遥遥地凝望着地球。恐怕它曾把地球上发生过的一切现象、一切行为都看在眼里。但月亮沉...

  • 面向对象/字面量构造函数

    字面量方式创建对象 基本写法 var book1 = { name:"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price:42.00...

  • 天然生晒傻BB美少女之二战宝岛 序

    因为太喜欢《1Q84》,所以看了促使他写《1Q84》的《1984》——前者是向后者致敬的作品,而“9”的日语发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Q84  book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wg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