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进驻某自媒体平台,一众读者在评论区展开一波回忆杀。
有从小看到大,跟着作家成长起来的读者,也有在作家转型后阅读并喜欢上作家文字的读者,我属于后者。
很少崇拜谁,也没有偶像,喜欢一位作家的文字未必需要去喜欢她的人。更何况,文字和人本就是两码事。就跟明星扮演的角色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他全然不同一样。
鸡蛋美味,用心品味就好,不用非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鸡,甚至挖空心思观察鸡到底是如何下的蛋。距离感消失,一览无余,是一场灾难。凡事理性看待,无需代入 。
文学亲人的说法我很认同。而且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还有阅读水准的提高,你的文学亲人也会随之改变。
我的少女时代,很多少男痴迷金庸、古龙,很多少女痴迷琼瑶。
快意恩仇,男欢女爱,在作家编织的虚幻世界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枯燥干瘪的童年生活,因为文字给予无限遐想,连梦都是绚丽的。
自己那时候没有文学亲人,不读他们的书,安心读上学的书,安于现状的生活。偶尔读读父亲出差带回来的小人书,大众电影,故事会,电视报,也读在学校订阅的少年报。还喜欢看春节期间家家几乎都张贴的连环画一样的年画,《梁祝》,《喜盈门》,《哪吒闹海》《真假美猴王》、《三过火焰山》……经典老片通过几个简单的几个格子和配上的简单说明就在一张纸上讲述完了。
姑姑的一本被翻的破破烂烂的《一千零一夜》,同学的一本《水乡人家》,被我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还是爱不释手。爱幻想,爱做梦,喜欢江南水乡,大概跟自己那时阅读过的书籍带来的影响有关吧。
初入职场,有同学带来他哥哥的世界名著给我阅读,打开了真正阅读经典的大门。
少女时期阅读过的《平凡的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礼》是读过的为数不多的经典。《简爱》,《红与黑》、《傲慢与偏见》等都是通过同学的传递得以读完。现在想来,真心感谢他的热心,提升了我的阅读境界,建立了我的世界观和爱情观。
婚后生活,鸡零狗碎的事情渐多,就向往风花雪月诗酒花的生活,渴望在虚拟的世界里看到一丝诗意。
诸如此类的书就成了我的爱。那时候,有几位作家的文字就像亲人一样陪伴我走过平凡无趣的几年。虽然现在已经不再阅读她们的书籍,依然感谢她们曾经给予我的阳光暖意和淡然自如,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诗和远方。
现在,会刻意读一些难啃和平时抗拒的书籍。不涉猎就会成为自己的盲区,试着走近,了解,打开这样的书籍,也是打开自己的过程。开阔的眼界需要崭新和陌生的事物来填充。
感谢阅读,感谢那些年陆续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文学亲人。是你们,陪伴我一路成长,因为你们,我才成为今天的我,越来越好的我。
2023—12—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