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原,得一隙见荥阳
随着生活的逐渐富足,现在的假期比起过往的突出以“吃”为主题的氛围淡了许多。
现在在每一个假期到来之前,大多数人都有两个问题:一,去哪儿玩?二,那儿有什么好吃的?
假如,我们都可以一天只干两件事:吃和玩。工作?啥叫工作?这样的日子是不是很美好的样子?
游玩真的是吃饱喝足了以后才干的事,旅游这个概念也兴起没有多长时间。有人说,旅游就是从一个自己厌烦了的地方,走到一个别人待烦了的地方去。想想看,是真的么?或许是,或许也并不如此。
一说到旅游,或者是游玩,或者是旅行,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跑得有多远。如果你有一生的假期,那么你爱去哪儿去哪儿,宇宙都是你家的。如果你有五年的假期,还是可以做到随心所欲。
如果你有一年的假期,可以做一个周密的计划,满足自己内心里大部分的惦记。如果你有一个月的假期,还可以让自己去闪现生命中厚重的美丽。然而,国庆节假期只有七天,七天就是一周,一周也就是七天而已。
一周时间,能去的地方是不是瞬间感觉到有限了?
假如只有五天呢?就在国内转转吧。假如只有三天呢,就省内转转吧。
如果你只有一天,可以市内一日游。假如只有俩小时,就哪儿都别去了。闭上眼,做个梦,想去的地方都在眼前。
好吧,如果真的路上很堵,如果真的懒得走远。其实身边,有你不可不得的美丽,不可不去挖掘的惊艳。而这一切美好,都是抬脚即到。
周边漫步,得一隙见荥阳。
古荥镇是离咱最近的一个地方,就从这儿开始吧。
一,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古荥镇主街区,一个小小的路口拐进去,就得见这闹中一静谧之地。占地并不算太大,规制却不低。整体建筑用26根楠木作为主体,采用榫卯结构,五踩斗拱,上有仙人骑鸡,绿琉璃瓦,中间有菱形图案。(据学建筑学的讲,斗拱、仙人骑鸡数量、琉璃瓦颜色和是否有菱形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制,其中有菱形图案代表着有皇家的威仪)
现存的威灵殿是纯楠木结构,由清一色的26根直径70厘米以上、高11米的巨大楠木木柱建成。相传原来的楠木柱子在清乾隆年间,被乾隆下令拆后送往京城,现在的是后来又找来替换的。
说一下城隍庙。
城隍庙是城市的标配,也就是说有城的地方必建城隍庙。“城”为城墙、“隍”为护城河;传说中城隍爷与地方官是分阴阳二世界来治理事情,所以过去,新上任的地方官员,一定先到城隍庙向城隍爷祭拜,请求城隍爷一起协助地方政治事务,可见城隍爷的地位极高。
城隍:城隍是冥界的最高长官,管理人神鬼界一切事务。最初城隍并没有人化,宋代以后拟人化了,殉国而死的忠烈会被奉为城隍,多以属地的名人为主,能够代表正气、忠义。
城隍庙的修建能够让整座城的子民找到精神的寄托,大小事情都可以求助于城隍。按通俗一点的理解,见县官州官不容易,但是城隍爷全年无休,什么时候找什么时候在,大事小情都受理,更加亲民和被信任。
荥泽县城隍庙原也是郑州城隍庙,是城隍庙的鼻祖,城隍爷是纪信,纪信是最早的城隍爷。
所以,荥泽县城隍庙有天下第一城隍庙之称。古荥牛不牛?现在是省级保护单位,俗称“省保”。
题外话,在城隍庙旁边,有一处制琴与制陶的手工作坊,在此安顿身心,很有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二,故城
由城隍庙出来后前行没多远,左转,经过冶铁博物馆(现修整期间不开放)后再次经同一个乡村小路左转,来到故城遗址。
故城:故城不同于古城,“故”是过往,已经不复存在的。荥阳故城城墙,南北长1722米,东西宽1418米。京城故城墙非常有特点,不是传统的矩形,是为钟形。
这其中就有一个特别的缘由,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应对水患,建成后东西城门不在一条直线上,当水患来临的时候,不至于长驱直入,造成巨大的灾难。让我们慨叹一下先人的智慧!
故城遗址所在之处,位于西城墙城门附近,就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件改变历史的著名事件:纪信舍命救刘邦的遁逃之处。
漫步北城墙之上,仍可看到历经两千多年,城墙上依然有人家居住,而这也便是俯眼可见的城墙得已保护的自然与历史原因。
与其同生的城墙植物,以酸枣树(防御)与构树(根系发达固土)居多,保护着城墙的稳固。
三,纪公庙
说到纪信,就不得不去纪公庙。
关于纪信(百度):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军驻扎荥阳,项羽也统领大军将荥阳城包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粮草眼看就要断绝,但又突围不成。
在这危难关头,大将纪信主动提出由自己出城去诳骗楚军,刘邦可以乘间逃跑。
刘邦开始执意不肯,在万般无奈情况下方才同意纪信的计谋。
在夜间,陈平派二千名女子穿戎装手持兵器,纪信身着刘邦的衣服,坐着刘邦的车子,出荥阳城东门,声言向楚王投降。
楚军高喊万岁,聚集在东门外观看。
这时刘邦率几十匹人马从西城逃跑。项羽见是纪信而非刘邦怒不可遏地说:“刘邦在哪里?”纪信说:“汉王已经离开荥阳”。
楚霸王气得火冒三丈,当即在荥阳城外用烈火将纪信烧死。
刘邦得天下后,仍念念不忘保驾忠臣纪信,在荥阳西门外修一纪信衣冠冢。
纪公庙在距离故城不到两公里的纪公庙村,从建筑上来说属于典型的汉式建筑。迎门两侧八个大字:德配山河,忠贯日月。
这八个字也概括了对纪信的高度评价,也有“功盖三杰,兴汉一人”之说。
纪公庙的修建已然是人神化了,关于信仰,人神化是一个过程,也是更加寄托对忠烈敬仰的一种方式。
在纪公庙里,有纪信的墓葬(衣冠冢),同样也是汉代的建筑风格。俗话说:秦瓦汉砖,而在这所墓葬所使用的就是典型的汉砖:大,中空,带有纹饰。
四,索须河
带着对忠烈的无限敬仰,来看荥阳的自然脉络,经过须水河、索河交汇处。凡是在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都会感觉到一种神奇的力量。在这个力量汇聚之地,往往会出现一个岔口村,凡是叫“岔口村”的地方,必人杰地灵。
索河发源于荥阳市崔庙竹园村石岭寨,流经丁店水库、楚楼水库、河王水库、庙湾水库等,在郑州中原区岔河村与须水河汇流,全长52km。
须水河发源于荥阳市贾峪乡岵山,流经须水镇后至汇合口,全长28.6km。
索河和须河在中原区岔河村交汇后,便是大名鼎鼎的索须河,被称为中国大运河,也是唯一进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河流。
五,京襄城
我们都知道,在荥阳有一座地标性的雕塑——三公像。其所指便是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郑国开国三公。
而在这里也有一个标志性的地方,京襄城。京襄城位于荥阳商隐路京襄城村。这里是桓公寄孥的地方,并在后二年,郑武公以此为都城,建立了东方郑国。
关于“寄孥”(百度):
周幽王时期,周王室内忧外患频发,周朝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丈。为了保住自己的人民和亲眷不受战争的袭扰,郑桓公根据太史伯的建议,于公元前772年把部族、家属和重要财产迁移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打下郑国在东方建国的基础,史称“桓公寄孥”,亦称“虢郐寄孥”。孥,主要指财产。
周幽王就是为博宠后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那位。
这里也是郑姓拜祖的地方,姓郑的可以研究一下了。
这里有着保护得非常很好的古城墙,看着从远古穿越而来的故土,想着历史车轮在此掀起的滚滚风尘,再感受当下的美好与宁静,蓦然看去,真有让人拥吻的冲动。
于是乎 ,附庸风雅,拙诗一首:
《初探京襄》
绿草新
黄土古
秋色京襄
长城惹人驻
蜂蝶恋花花间肆
暮云朝露
草木和风舞
忠孝事
智勇谋
寄孥开国
誉满郑人氏
迭代逐鹿恍如昨
一掬入怀
荥水恩泽赋
六,周古寺
周古寺(周古寺为黄河、淮河两河古道流域流经处,太昊伏羲、女娲娘娘发源圣地。)
周古寺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城关乡瓦窑坡村,其前身是祭奠“华宿”、“女娲”、“伏羲”的场所,当时称之为“华祖祀”,始建于西周初年,后来变成皇家祭祀场所,改名为“周古祀”。
但是,你知道吗?北魏菩提达摩来到周古寺小住后,才前往嵩山闭关修行。
达摩二世,就是那位断臂立雪慧可,祖藉就在这里。少林寺的“立雪亭”,记得吧?其后,祖籍荥阳的慧可法师,在继承达摩祖师禅法衣钵之后,又重回此地弘法布道,广开言教,在佛教史上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这里还是太昊伏羲、女娲娘娘发源圣地。
伏羲、女娲,是为华胥所生的兄妹二人,又为夫妻。所以,在现在有些地方,称夫妻还为“姊妹俩”,民间流传的方言,一字一句是传承,一举一动皆孝行。
说句题外话:个人觉得方言别都让普通话给招安了。再过N年,文化都丢了,再找回来可没那么容易。
站在周古寺门前的广场上,眼望群山,心静人空。
也就是在这里,唐代诗人刘禹锡当年挥笔写就千古名篇《陋室铭》。
周古寺的地形从空中俯瞰,状似女性臀部,这代表着生殖。(所以,在当地求子的多到这里烧香。)也呈现双龙戏珠之势,那双龙便是黄淮河。
黄淮河的汇水又与汴水有着渊源。
由此,也可以想到白居易写给他的家姬樊素的那首《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诗中的汴水和泗水,也与这环绕周古寺的双龙之水极尽渊源。
由周古寺,想起若干年前,曾经去过一个地方——祖始庙,就在距离周古寺不远,西四环陇海路那边的祖始庙村,很小的一个地方,庙旁边有一个道观。第一次看见,便吓了我一跳,因为那里供奉着盘古。
曾试图想找到在这里供奉盘古的原因,后来这座道观曾经的一位道长发给我一些资料:
说起道教,传说道教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即是在这里孕育成腹中稿,后到涵谷关时,才挥笔而就五千言。
世代流传,自盘古开天辟地后,社会在发展,人性在倒退,中原大地动荡不安。历史到了东周时期,盘古老祖偶有所感,已知其然,遂昭使道德真君化身老子投胎人间……
为什么在此?据说此处为飞龙归地。那为什么是这里,留待以后更进一步的探索。但是无论如何,与此地的独特性有必然的联系。
关于祖始庙的探究还没有终结,关于荥阳的地域文化非一日所行能尽,更非一家之言能结。
只是身处这一方土地,我们日常对她的漠视和淡然,对不起这几千年的积淀。
都说中原文化,有说头没看头,论风景不及现在很多后世人造的那种美丽。但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我们身在其中,是否就真的可以视其为无物?
历史和地理,一个时间轴,一个空间轴,就象坐标一样,把她弄明白了,我们知处的位置就会更加清晰而坚定。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脚下所踏的这片土地,可以开启这一切。愿我们都能够珍视,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身边景。学会探究,学会传承。
荥阳一日一言说不尽,因为离我们太近,更有着天然的便利去探源。
也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够从这片土地上找到根源,获得前进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