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和秦桧在我国被看做是两个极端的形象。一个被认为是忠孝节义的代名词,代表了传统道德的最高标准。而另一个则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负面的人物,成为了奸臣的典范。这种看法也延续到现在,岳飞秦桧与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体两面的关系。代表了传统文化的两个极端。
但是对于岳飞和秦桧这两个人的看法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中间经历了好几次的起伏和转折,最终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首先是岳飞刚死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岳飞是英雄,死的不值。但是当时的岳飞并没有被拔到神的高度,至少与当时同列中兴四将的其他三人地位近似。而独揽朝政的秦桧也没有受到太大的抨击。这是因为当时朝廷里主和派才是主流。他们基本是具有话语权的文官,普遍对金人畏之如虎,同时对掌握兵权的武将又及其不信任。也正是他们默认了对岳飞的迫害,成为事件的共谋。
当秦桧死后,尤其是在虞允文采石大捷后,死去的秦桧就开始被拉出来批斗。因为当人们看到一介书生的虞允文获得如此重大的胜利,忘记了南宋初年金人的恐怖。忘记了文人当时主和的立场,反而指责秦桧阻碍了收复失地。同时他们也再次想起了岳飞的功绩。最后朱熹跳出来给二人定了性,秦桧开始以奸臣的形象出现,被文人集团集体抛弃。其实当时的文人,说白了就是忘了自己几斤几两,以当时盛世的情况揣度几十年前亡国的窘境,出现了认知偏差。就像现在抗日神剧对抗日战争的想象一样。
接着就是在此基础上,南宋为了鼓舞北伐军民的士气。岳飞逐渐被奉为了武神,秦桧彻底无法翻身。结果数次北伐均告失败,最后被北元给灭了。但是这时的蒙古人也接受了宋人对岳飞的崇拜和对秦桧的鄙视。
明朝初年岳飞的名望达到了一个高峰。先是朱元璋收复大都,然后是朱棣北出大漠,把蒙古人赶到了漠北。这个时候岳飞就是当时军人的信仰。成为了汉人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精神图腾,受到了广泛的民间崇拜。
而随着明朝由攻转守,先是土木堡之变,再到俺答汗兵临北京城下。百姓对于岳飞的信仰逐渐淡化,失去了北伐的锐气。武圣也从岳飞变成了名声流传更广的关羽。同时由于防守游牧民族的捉襟见肘,主和思潮盛行。于是对秦桧的评价也就更加理性了。明末张岱就说过“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
张岱说出这句话是因为当时的南明朝廷面对着南宋初年同样的窘境,但是这时候满朝都是“岳飞”就是没有“秦桧”。偏偏这些出身东林党的“岳飞”们还以搞阶级斗争为专长,根本就没有岳飞带兵的本领。最后彻底的亡了国。可见当时甚至出现过“呼唤秦桧”的思潮。
到了清朝,思想就更为禁锢了。但是对于秦桧的评价却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赵翼就为秦桧辩解过“书生徒讲文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宋之南渡,秦桧主和议,以成偏安之局,当时议者无不以反颜事仇为桧罪,而后之力主恢复者,张德远一出而辄败,韩侂胄再出而又败,卒之仍以和议保疆。”可见在清朝被“异族”统治下,文人们倒是显得更冷静了。
岳飞的再次封神是在抗日时期,这个也很容易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岳飞作为一种抗击蛮夷的精神信仰再次成为了全民崇拜的精神图腾。而如汪精卫之流则被归为秦桧一类。我们现在对于岳飞和秦桧的评价和观感基本源自此时。对岳飞的情感实在是对于坚持抗日浴血奋战,甚至壮烈牺牲的英雄军人们的情感。而对秦桧的厌恶实在是对于卖国求荣的汉奸卖国贼的厌恶。
其实岳飞秦桧如何,跟我们关系并不大,因为那已经是遥远的历史了,我们凭什么对他们的忠奸善恶如此敏感?但是那些抗日牺牲的英雄们,和买过求荣的汉奸们给我们的影响就非常巨大了。我们也把对于这两种人的情感归结到岳飞和秦桧身上,再加上文化宣传和评书演义,他们的形象就根深蒂固了。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逐渐远去。人们把岳飞秦桧的不同感情和现实中的政治环境逐渐分离了。以一种关怀人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历史人物。看法也更理性化,建立在南宋当时的社会现实上来看问题。
我们把岳飞和秦桧看做是人,而非神和恶棍。我们发现作为人的岳飞也有缺点,也会犯错误。而作为人的秦桧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他们本来就是活生生的人,和我们也没有本质的不同。
说到底,千百年来,岳飞秦桧之争是主战与主和之争,并非私人恩怨,也谈不上忠奸之分。也许秦桧杀害岳飞的手段确实为人不齿,令人唾弃。但他们却只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踩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使用了非常的手段。
岳飞和秦桧还是会被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思潮不断的重塑,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当我们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发生碰撞的时候,从感情上人们都倾向于理想主义,但是操作上还是会倾向选择现实主义。以后的岳飞会很多,但是秦桧会更多。一旦理想实现了,人们会更加贬低秦桧,如果理想破灭了,人们却未必会怪罪岳飞。就像没人会怪罪张德远,韩侂胄和主战的东林党人,但是人们一定会记得朱元璋,朱棣和抗日的英雄们。
最后,小编还是想说一下。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恶人,他们只是迷失了或者受到欲望的驱使。而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屈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逻辑,不能用简单的好坏就区分的明白。希望大家都能保持一颗开放和宽容的心,望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