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与孩子的冲突:
“如何一秒毁掉当妈的温柔?你只需要一个磨蹭的孩子。”
周末因为自己不舒服,对孩子的耐心失去了很多,还开启了唠叨大嗓门的斥责模式。
晚上在给孩子的周记录上传到简书的时候,看到他的记录里有不美好的感受。
思考对他发脾气就是因为他各种推延,早起催起床、晚上催写作业、催睡觉。
而昨天下午生气就是因为他一个自嗨锅吃了一个小时,而我只看到他的拖延。
而事实是因为我跟他说:“吃完就去写作业”而他又不想写,所以就一直拖延。所以可是数落他一个个拖延时刻……中途已经有觉察到,自己情绪渐起,但是还是刹不住,被情绪牵着走。
为什么当时没有不立即停下来呢?
就觉得吧!面对孩子偶尔真诚的唠叨一下也不是坏事。
事后该道歉道歉,然后他也说出自己的不足。
回头看看自己养育之路,由原来的没有觉知打孩子,到后来学习知道打孩子不好,一点点控制,偶尔做的不好还会自责。到如今先知先觉的真实表达自己,就是论事而已。
亲子关系不应该害怕冲突,但是面对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就好啦。
二、我与孩子和解的方法
晚饭的时候,他说晚上画画,还问我要不要我一起。
八点多我们就一起玩起来,彼此做在那里像同学一样。他指点我的色彩搭配,我有一搭没一搭的表达下午的歉意。就这样绘画中我们和解了。

三、这件事情触发我学习的动力
我和孩子和解了,可是我忽略了‘ 拖拉’背后的动机和真实需求是什么?
能量法则,今日中午就无意看到孟芸的直播。想想七年前的同学一场,如今她早已经是育儿、心理学方面的大咖啦!小手不自主的点了进去,两个小时居然听完了。
每个人需求不同,收获不同。我收获了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的提升,也在不断学习着好好爱自己。所以不仰视她人,看见自己的进步就好啦!
今日直播记录:
“ 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觉。”
1.拖延和时间管理无关,是和情绪有关的。
2.推延是因为这件事情与自己能力不匹配。
3.拖延背后心理动机,想要做自己。
4.行为只是表面,探索潜意识的需求。
5.拖延是孩子的被动攻击,在争取权利。
6.推延是一种反抗的方式。
7.拖延是一种掌控感,是对权威的挑战。
四、可提升的方法
1.描述正向信念的强化,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2.可以通过表达来提升孩子的高自尊,让孩子感受到我是受欢迎的,我是很棒的孩子,我行动力很强的孩子。
3.思考自己是不是过于控制孩子,家长有没有跟孩子对抗。
4.停止批评,停止指责,停止唠叨。
5.我们爱孩子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方法需要学习的。
6.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探索,那是孩子给我们的信号。
对多一点耐心,允许孩子慢慢来。
7. A.事实 B.看法 C.结果 D.重新审视事件与看法 E.产生新的认知。
(这个方法以前学过,都还给老师了,呜呜)
孩子就是我们的宝藏,看见孩子看见真实的自己。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也是家长的投射,感谢昨日我与孩子发生的冲突。
这让我有了去探索,学习新知的欲望。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正因为如此,才让我有前行的动力。
听来的知识点虽好,但是要贴合自己和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青春期的小孩,父母需要放手,让他做真实的自己,常若青春期该叛逆不叛逆,没准到了成人依旧会有叛逆的迹象。
与其那样,不如在青春期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远远的陪伴,让他感受到,无论他好与不好,父母都在那里,有需要随时可以呼叫就好啦!
尤其去纠正孩子的行为,不如先做好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这样孩子才可以安心做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