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犟,掰不掰
二宝妈妈,典型的中华传统女性,娟秀、清丽,说话语速较快,大女儿准备参加中考,小儿子快三岁。
自述:儿子一直很听话,最近发现越来越犟,想干什么干什么。例如,吃糖炒栗子,爸爸给他剥开,不行,说栗子破了,一定要完整,最后没有办法,爸爸又拿了一个完整的栗子,才把他糊弄过去;他有十本最喜欢的故事书,每天晚上睡觉前讲故事,一定要把十本全部讲一遍,老实说我是有点不耐烦,有时候会不按书上的随口讲,不行,他会提出质疑:“不对,不是这样的,应该是那样。”现在我学聪明了,让他讲给我听,他很乐意我也省劲很多,每天临睡前要把十本书都讲一遍,好几次把我都讲睡着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讲完,什么时候睡觉;讲故事问题似乎解决了,其他问题又出来,比如昨天晚上,因为天气比较冷,客厅的暖气不是特别好,我想让他躺在床上再讲故事,结果他不同意,就要在客厅讲,当时我也不太高兴,想起我的妈妈曾告诫过:孩子这么小,不能由着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不听话犯倔,一定要给他掰过来!回想起他最近是越来越倔,于是我决定不理睬他,掰掰他的倔劲,结果就开始哭,越哭声音越大,最后是我受不了,第一害怕他感冒,第二害怕他哭坏了,只好妥协,答应他在客厅讲故事,心里那个气啊,还是没有掰过他啊!可是他呢?一个故事讲完就说:“妈妈,我不在客厅待着,我要上床讲故事!”合着刚才费半天劲的斗争和选择,瞬间就回到原点。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从两三岁开始突然开始不听话,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发脾气、使性子、摔东西等一些破坏性行为。这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逆反期”;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大部分孩子会持续出现半年至一年的“逆反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会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好奇心强,有自主的愿望,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旦遭到父母或者陪伴者的干涉、反对、制止,就会产生上述行为;
三岁左右孩子的逆反, 首先可能的原因是在肢体动作能力方面,他们活动能力、协调能力迅速发展,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完成,会尝试独立完成新的事物,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而家长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会在孩子行为进行时限制或阻拦,因此会产生逆反。
其次,这一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学习区别“我”与他人,尝试表现“我”的意愿,当孩子的意愿与家长的意愿产生抵触时,家长往往会以各种理由和方式完成自己的意愿,孩子的意愿不被满足时,会产生挫败感,从而导致逆反行为。
第三,这一时期的孩子在许多方面发展不成熟,情绪控制能力很弱,表达能力也不足,家长又不能准确理解孩子的意图,如果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会以拒绝合作、不听话、摔东西、哭闹、打滚等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
逆反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直接影响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父母怎样做?
1、平等、尊重:孩子跟父母说“不”,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父母对他们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和孩子沟通时,注意表达方式,如果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协商解决;
2、红绿灯原则:和孩子商量确定行为原则,红灯是绝对禁止,不可以做;绿灯是可以做,提前告知父母即可;黄灯需要和父母协商确定能不能做,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3、信任、理解:过度的保护,会使孩子失去学习、探索的机会;而一味斥责、制止,又会引起孩子的逆反;信任、理解孩子,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满足合理要求,让孩子在感受、实践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