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21天flag,每天絮絮叨叨200字。
关键字:老年生活
支教中国群里,发了一篇文章。说一位内蒙古秀英婆婆,65岁开始识字画画,75岁出了第二本书。
第二本书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单从婆婆的年纪我想这本书中一定有很多朴实有趣的故事吧。
秀英婆婆是个很认真的人,面对采访她会提前准备好提纲。
儿媳评价秀英婆婆,是她最得意的门生。不仅性格好,还爱家里每一个人。
儿子评价秀英婆婆,坚韧,特别善良,太多时候先为别人考虑,宁愿委屈自己。
这是我喜欢的老年生活。钝感,包容,心静,不慌忙,浸润。
观察周边的老年人,若身体健康,生活支出不会很高,闲暇时光是非常多的。这时才是属于自己的时光,可以不慌不忙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经岁月之手慢慢打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享受时光。
“写作,首先发现自己的姓名,然后是理解他人。普通人都有潜力写自己的故事,为家庭作传,这也是让亲人重新走向自己、走向世界的方式。”秀英婆婆的儿子总结到。
这也是我对汪曾祺描写故乡文章中的感动,随着自己的成长,亲人跟我们渐行渐远,我们用文字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是亲人重新走向我们,走向世界的最佳方式。
秀英婆婆在书中写下自己的父亲,画笔画出为了怕抓壮丁,20几岁就留着胡子的父子,让晚辈知道自己有一位叫秦子元的长辈。
秀英婆婆 书中一个人对应一样果子。胡麻被用来形容秀英的五妹秀平,“河套大地养育了胡麻,胡麻则用一枚枚小小的果实、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滋养着本地和远方的人。秦秀平虽因高考失利,留在了农村,日子过得并不十分如意。而她如今保有的简单、淳朴心性,将来很可能成为一种值得所有人珍视的精神湿地。”
记者问道,写认识的人,特别是不好的事,会不会有顾虑?秀英婆婆想了想说,“管它呢,写上吧。”儿子补充:“她还是有顾虑的。”
秀英婆婆告诉记者一句俗语,“跟好人,出好人。”儿子解释:“照着好的人学习,是妈自小的教育。”
他说,母亲不强势,这可能是她睿智的一面,对子女,她关心,但不自作主张。
这样的老年生活,这样的妈妈,这样跟儿子儿媳相处的亲密关系,是我追求的。
生活中永远要有一幅美好画面,是我们到达的终点,磕磕碰碰再所难免,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对方的闪光点,不吝的学习精进,这或许是秀英婆婆智慧法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