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抱怨说,随着气温的升高及空气湿度的增大,脸上出油越来越厉害,妆容易花不说,还长了很多痘痘。
对于这些“战痘一族”,你们的痘痘可能不完全是空气湿热导致的,也许“湿热”就在你们体内!
今天,为大家送上除去体内湿热的妙招。
湿热,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
湿热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人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
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
一、湿热从何而来
“湿”可以来自于外界,如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形成;
也可以来自于身体内部,多数是由于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 “运化”,
使“水湿内停”而产生的。
热也是一种致病邪气,很容易伴随着湿胶结在一起,就像用
油和面一样。
大家应该注意到,我们平时在长夏湿热季节的时候有一个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胃口不好了,这是为什么?
《素问· 脏气法时论》说过 “脾主长夏”,就是说,脾容易被长夏的湿邪所困。
脾的特性就是
喜燥恶湿,所以如果经常饮酒过量、过食生冷食物,影响脾运化水湿的功能,
时间久了,必然是湿热混杂,缠绵难解。
在生活中,有很多容易导致湿热体质的“推手”,首当其冲的就是酒。
酒是米、麦、玉米、高粱等和酒曲酿成的一种饮品,就是水做的,本身也是湿的,是发酵而成的,会产热。
所以,酒是湿热互酿而成的,长期饮酒或者饮酒过量都会酿生湿热。
所以,劝君莫贪杯中物,
限酒戒酒防湿热。
二、湿热的表现
湿热体质的表现主要有:平素面垢油光,易口苦口干口臭,身重困倦,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
体偏胖或苍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大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脉象多见滑数。
性格多急躁易怒。易患疮疖、黄疸等病证。
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除此之外,湿热体质的人还容易患湿疹、口腔溃疡和胆囊炎。
三、湿热体质调理
1、饮食清淡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
还适宜吃些清利化湿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蚕豆、鲤鱼、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马齿苋、白菜、卷心菜、空心菜等。
尽量避免吃一些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
对于狗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品和饮品,以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食物,应该少食和少饮;
湿热体质的人不宜吃饴糖、石榴、大枣、柚子,且最忌暴饮暴食或进食速度过快;
限制食盐的摄入,否则会加重湿热。
2、心情舒畅
要学会转移情绪。在烦恼和苦闷的时候应该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
这样有助于湿热体质的人缓解急躁的情绪,心境平和了,
在精神上自然就有助于调节湿热这种偏颇的体质状态。
3、运动
最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的运动是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比如力量训练、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但要注意的是,湿热体质的人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出汗后,衣服要勤洗勤换。
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阳气。
4、干燥通风
应该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宜居住于环境干燥和通风之处,
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不要熬夜,不要过于劳累。
湿热体质的人,也不要穿化纤的内裤和紧身牛仔裤。
因湿热引起瘙痒的,需禁绝热水、肥皂烫洗及刺激性药物涂擦,并注意个人卫生,切忌搔抓皮肤
5、穴位贴敷按摩
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穴位中,最常用的是肺俞、八髎。
可用
苗东方通络贴进行穴位貼敷治疗,当然,你也可进行手动穴位按摩。
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表现为痤疮、口臭者,可以选用
肺俞穴。
肺俞这个穴位对于清肺经的湿热疗效显著。操作时,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30~50次。
八髎穴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八髎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