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从事心理治疗长达28年的卡瑞尔发现:不少女性,从地位很高的总裁、专业人士,到待在家里的全职妈妈,她们在成长过程中都曾被母亲的情绪所伤,从而变得敏感、自卑、焦虑,极度缺乏安全感。
女儿是妈妈的天生追随者,每个女孩都是吸收妈妈的情绪长大的。
那些需要用一生去治愈自身伤痛的女孩,大多背后都有一个情绪不好的妈。
英国发展心理学家鲍勃曾提出过“依恋模式”理论,早期的依恋模式,创造了贯穿我们一生的关系原型。
特别是对妈妈和女儿而言。
在生命早期,女儿与妈妈的关系如何,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她日后与世界的关系。
提起张爱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才女、作家。
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还是个用尽一生来逃离母亲带给她的负面影响的女儿,在自传体小说《易经》中,张爱玲这样写道:
“爸爸从来没有伤过我的心,因为我从来没有爱过他。可是母亲你不一样,你比他还过分。”
因为母亲的坏情绪,张爱玲始终被困在心理疾病的围城里,到了晚年,一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敏感到有些神经质。
《养育女儿》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你能看到你给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当你离开,一个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她还将把你教给她的一切,教给她的后代。”
想要女儿阳光开朗,妈妈首先要少一点冷漠、焦虑和抱怨;想要女儿自信快乐,妈妈首先要戒掉牺牲感和控制欲。
毕竟,养育女儿的过程,也是妈妈自我修行的旅途。
希望所有妈妈,都能记住这句话:爱不是枷锁,而是彼此成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