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中大千读书
书评《东方快车谋杀案》| 说话精彩有趣的四个方法

书评《东方快车谋杀案》| 说话精彩有趣的四个方法

作者: 韩小叙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10:41 被阅读78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知行书话(关注好书资源免费拿)

    我们都碰到过那种说话绵绵无绪没亮点全是尿点的人,有时候碍于面子不忍打断,可在内心已经腹诽了无数回。有时候甚至我们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无力感,比如做一套PPT,写一段朋友圈文字,跟朋友讲一件趣事……

    如何让话精彩有趣,是我们每个说话人的自我修养,是个技术活。

    这门手艺不是无章可循,有一本殿堂级的入门指南:

    阿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侦探小说本身就是最吸引人的故事了,这本书优势经典中的经典,所以用来当教材最合适不过。

    取材经典合格的标题党是看不出标题的存在

    既然是侦探小说,写点谋杀案实在不足为奇,可发生在东方快车上就十分吊人胃口了。为什么?因为东方快车本身就是闻名遐迩谜一般的存在。

    这辆列车是真是存在的,开通于1883年,横贯欧亚大陆。其设施和服务的豪华程度被称为是“移动的宫殿”。 而且可以欣赏沿途瑰丽风景,相对于只能单调看看海水,东方快车全方位碾压泰坦尼克号。

    东方快车运行整整94年,豪华只是外表,真正成为迷一般存在的是它留下了无数的传奇和历史:

    作家和作曲家以它为素材创作了6部电影,19本小说,和一首歌曲,其中包括文豪海明威的代表作《乞力马扎罗的雪》。

    它满载着各国的王子公主与富豪权要,很多乘客因为它而成为传奇,比如著名巴黎艳星兼间谍玛塔·哈莉在这里常驻收获情报。

    它极至的服务另很多旅客干脆包下车厢作为办公室,比如法国的福煦元帅就是在这里与德军签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

    这样传奇的列车上发生了谋杀案,哪个读者不想看?

    《东方快车谋杀案》短短七个字,已经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合格的标题党,是看不出标题的存在。

    环环相扣完美的故事就是一口气听到结尾

    从小到大我们听了太多的故事,从童话名著到朋友近况,甚至现在商家的品牌文化都以讲故事的形式推广。这些故事里都包含了有趣的铺垫,曲折的情节,陡然的高潮和谜一样的尾声,这四要素是我们从学写日记的那天开始就已经耳熟能详的规则。

    可为什么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人人讲来就高下立见,有的生动有趣甚至成为名著,有的却让人昏昏欲睡恨不得捂上他的嘴。

    这差别的奥义在哪呢?

    这个技巧其实一点也不难找,在于这铺垫、情节、高潮和尾声四要素在整个篇幅中占的比重和对故事推动作用的力度。

    就好像一盘西红柿炒鸡蛋,米其林大厨和黑暗料理用相同的食材和调味料,因为放的材料比重不同,味道就天壤之别了。

    先说篇幅的比重

    以《东方快车谋杀案》为例,在我看的这个版本书中,正文共230页,细研究会发现,它的四要素比重像用尺子量过那么精确,简直就是艺术品。

    铺垫部分P1-23,占比重10%

    大侦探波罗为什么上了东方快车,这里都有些什么人?

    事件部分P24-60占比重15%

    东方快车上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乘客被谋杀了,是谁干的?

    矛盾部分P61-170占比重45%

    12个乘客加一个列车员的证词天衣无缝,拿到的证据更疑点重重,每个有嫌疑的人都可以由毫无嫌疑的人证明青白。

    高潮部分P171-220占比重25%

    第二次审问,撕下面具后的紧绷之弦,陡然而起冲上云霄。

    尾声部分P221-230占比重5%

    震撼离奇又合乎常理,审判的意义发人深思。

    看下来你会发现,一部好作品,不论是故事,还是音乐,还是其他,都有着极强的节奏感,篇幅比重的魅力就在于这种节奏把握,有带入有又高潮,有矛盾有回味。

    再说推动情节作用的比重

    整个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有谁?除了大侦探波罗外,有12位乘客,1位列车员,1个医生,1个交通集团的董事,当然还有一个受害者,一共17个人,这些人构建了故事的视角,衔接,表象,真相,意义等元素。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17个人,在情节元素中占的比重是如何分配的。

    视角,无处不在

    大侦探波罗,他的作用是事件的核心,也是讲述这个故事时的视角,是在情节中无处不在,却置身事外的存在。

    衔接,占的推动情节作用比重10%

    医生与交通集团董事,他们是在故事的衔接者,比如发现事件,找到证据,说出普通读者心声的存在。

    表象,占情节推动作用比重25%

    受害者,在暴风雪夜被杀的受害者是整个事件的起因,他的被杀现场是事件的表象,留下证物似乎能够给这场谋杀案一个完美的解释,但这完美的答案到底是圈套还是真相?

    真相,占推动情节作用比重的60%

    其他13个乘客,他们构成整个事件的主体,他们为情节的真相布下层层迷雾,一度让大侦探波罗束手无策。然而就是在这些无懈可击的对话和不易察觉的证据里又潜藏着真相,如何剥茧抽丝拨开迷雾,构成了故事的精彩。

    意义,占推动情节作用比重的5%

    为什么把意义的5%比重单独拿出来说?

    因为这部分的主体不是情节中的人物,不是上帝视角。

    是读者或者听众。

    对于一段琐事也好,一个商家品牌故事也好,一部作品也好,这个部分是价值观的输送,或者情感的共鸣,是给读者参与的留白。

    这段留白带来的可能是余音淼淼绕梁三日,也可能是振聋发聩匪夷所思;

    受众可能会如获至宝而推崇备至,也可能会觉得刺痛而跃然反击。

    但这些都不重要,毕竟千人千面,每个人的看法不同。重要的是有这样一段让人“不平”的留白,里面包含了让人“不平”的价值观货情感G点。

    然后,“物不平则鸣”,读者或听众将这个故事再推向一个没有止境的高峰。

    这个规则几乎是我见过所有杰出作品的潜规则,也可以说是所有文体乃至我们说话的范本,是让PPT足够吸引人,朋友圈不落俗套,听众爱听我们说话的终极奥义。

    《东方快车谋杀案》,最经典的侦探小说,最简单的说话教科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东方快车谋杀案》| 说话精彩有趣的四个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se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