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孩子拥有成长型大脑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让孩子拥有成长型大脑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作者: 周娴玲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3:25 被阅读125次

    思维导图:

    1. 高考后的两种不同现象及解读

    2. 结果型大脑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后果

    3. 如何让孩子拥有成长型大脑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1. 高考后的两种不同现象及解读

    这几天盲人状元的消息刷了屏,有自媒体的博主主动去采访了这对母子,在分析男孩子为啥能如此出色的原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其中一个细节:妈妈得知高考分数后,并没有激动异常,也没有马上把儿子叫起来,而是,第二天早上,很稀松平常的告诉儿子高考成绩。而儿子的反应更加的淡然,只回答说:这样就不怕没有学校上了。然后照常拿着书本继续学习去了。

    参考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L35OjTswWoWDIOcpHsMr9g

    而与此相应的,便是高考后,孩子们把书撕得粉碎,从高楼下往下像雪花般地撒落一地,班主任一边打扫一边说:这也是我最后一次为孩子们服务了。

    对待高考和书本,行为上有如此大的差别,也反映了其背后不同的信念与思维方式。

    盲人状元已经拥有了成长型大脑,他更看中过程中他的收获,而不是仅仅在意最终的结果。也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意识,因此他知道,高中仅是学习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完成了,可学习的道路还在继续。因此,他才能淡然地捡起书本继续学习。

    而高考撕书的同学们,将高考看成了一种结束,一种解脱,于是用这种方式庆祝自己获得了自由。(其中有些学生可能需要复读,而不得不将所有书又买回来)。估且将这种思考方式叫做结果型大脑。

    参考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jqzFvhcECNs3hWznmwN74A

    2. 结果型大脑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后果

    观察六个月的小宝,他会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去接近他想要去啃的鞋子。即便被大人阻拦、拖回去,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继续努力的去接近想要啃的鞋子。虽然当大人去阻拦时,他会哭一下,以示抗议,可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挫败感、委屈、压力情绪,也不会产生想要逃避的想法。就是拼尽全力去达成他想啃鞋子的目标。

    从小宝身上,我发现,人天生是拥有成长型大脑的。

    那是什么改变了这一点?

    我想是父母开始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时。当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时,孩子想尽办法来迎和父母,以确保达成父母的标准,来获得被爱的证明。

    比如当父母认为不吵不闹是乖孩子,比如听话照做是乖孩子。孩子便从他完全专注于达成自己的目标,变成达成父母满意的结果。

    比如当父母很看重分数时,孩子也变得想考个高分,而不是关注学习的过程。

    再长大点,社会是如何评价某一个人的成功?

    评价学生的成功就是他考了多少分数?班级排名多少?高考考了多少分?上了那所大学?

    比如一个学生高考发挥失常,那么这是毁灭性的,为之付出的三年,都付诸流水,竹篮打水一场空。

    评价一个成人的成功是他找了什么样的工作?他一个月挣多少钱?有没有娶到老婆?生几个孩子?

    你没挣到钱,你没有找到体面的工作,那说的再好都是然并卵。

    所有这一切的评价,都指向一个结果。结果好,一切都好;结果不好,说什么都是没用的。也因此,我们从一开始盯住的目标,就是获得某一种结果。

    而这种思维方式有哪些后果呢?

    a. 当我们只注重一个结果,而忽略过程时,会非常容易自我否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与压力。比如我陪孩子录音,当我们都只关注录音能否快速高效完成时,当事情的发展并不如我们的预期,就会产生很强烈的挫败感,只会生出很大的情绪压力与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怎么样都没办法达成那个结果。

    b. 容易急功近利,走歪门邪道。因为我们看重的是考试是否能够通过,或是否能考高分,那么考试作弊也就成了可选项;孩子录音与跟着唱会某首歌,就免不了想要混水摸鱼,含糊过去。

    c. 容易短视,忘记了最终的目标。我们把结果作为人生的一个个节点,并且分隔开来。那么我们的人生,也就被分成片段。比如为了小升初,中考,高考,找工作。当我们专注于孩子能够小升初、中考、高考获得好成绩,我们免不了要告诉孩子:你认真学习就行了,其他不用你管。但这样做的时候,其实是忽略了有些东西是持续一生要不断的培养的,比如,终身学习的习惯,人的品性等等。

    d. 害怕开始,产生逃避情绪

    因为目标有点高大、有点难,感觉自己能力不够,害怕失败,于是拒绝开始。

    3. 如何不破坏/修复孩子的成长型大脑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a.不破坏

    当我们认知到孩子天生是有成长型大脑的,我们从一开始就我需要保护孩子的这种成长的愿心。看到孩子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坚持。甚至不用特别的言语,只需要充满欣赏的注视整个过程,孩子就会感受到被鼓励,被保护,就会持续乐意去探索。

    我理解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前不久有朋友跟我说:对大一点的孩子的要求,一定是跟对小一点的孩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可是我想说,如何才能让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变成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这才是智慧父母,需要提前做的。这方面有待日后,更加实质的落地操作。

    b. 破坏后如何修正

    假如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早期的教育,已经形成了结果型大脑,如何才能把它变成长型大脑呢?

    个人观点是,既然我们能培养出结果型的孩子,那是因为我们父母拥有的也是结果型大脑,需要父母首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成长型的大脑,这样自然知道如何将孩子,调整成成长型大脑了。

    那父母如何改变?

    对待我们自己,做事情时,不要执著于达成某一个结果,而是专注过程中的收获,这样,能更持久,更有韧性。比如,前几天去银行办事,忘了带身份证,而银行规定必须带身份证,说身份证是唯一有效证件,就算带了户口本都不可以。我因此起了愤怒的情绪,觉得银行这项规定并不合理,连户口本都带了,居然说户口本不是有效证件。我因为学习心理学多年,总觉得人应该平和,任何时候都要平和。于是,当我把这个任何时候都要平和作为一个结果,将它做为一个标准来评判自己,当没做到时,我就产生了挫败和深深的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学了这么多年,怎么还依然做不到平和呢?后来转念想,正是因为我发现自己依然有情绪起伏,提醒我要修的路还很长,这件事情对我是个善意的提醒。

    当我能够看到过程中自己的收获、进步以及优点。我就能看到孩子身上的这些。

    比如:

    a. 我不再执著孩子立马达成某一个目标,而是达成目标过程中她实实在在的收获。曾经因为英语配音的事情,我给女儿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创伤,这次我再陪她,过程中,她收获了:感觉妈妈很爱她,很接纳她(破掉了妈妈不爱我的信念或只有我配音又快又好妈妈才爱我的信念);对英语的兴趣与信心;看到了每学一次,就能多掌握一点的事实,这能不断增强她做事的韧性;过程中感觉很放松,很开心,是与妈妈的欢乐时光。

    b. 我能看到孩子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优点。比如:有主见;对自我有要求等等。

    当父母拥有成长型(注重过程)的思维,孩子潜移默化也就形成了成长型大脑,拥有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孩子拥有成长型大脑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ub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