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的经常给学生说这样的话:“你要记住,你不是给老师学习的,你是给你自己学习的”,“等你有出息了,你能给老师带来什么呀,最终还是你自己可以生活的好一点。”话虽这么说,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学生就是感觉给老师学习的。
老师在班不在班不一样。如果老师留意,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早读时或者其他时间,当你走进教室,学生的读书声会猛的一下高出许多分贝,学生的坐姿和状态会立刻发生变化。究其原因,一是感觉对老师有敬畏之心,老师走进教室,肯定要让老师看到自己在努力。二是认为成绩是学校评比老师的重要依据,老师到教室查看情况,就是看看学生学习老师所教课目的情况,给老师做个样子,让老师感觉欣慰。三是部分老师经常说出类似“你们要好好的给我学”“考不好,我是不会原谅你们的”“你要是学不好,别说你对不起父母,就是连我也对不起”等等的话,这样一来,无形中学生就感觉学习是给老师学的,所以老师进班查看和不在班里情况截然不同。
学生没有明确目标,缺乏理想信念。曾向学生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长大后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很多初中生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干什么,不知道将来要上什么样的高中和大学,更不会说出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等的话出来。老师们不止一次地谈到,当前这几代孩子是缺乏理想信念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不知道为谁而学习,所以就把学习的动力放在了老师身上,因为是老师天天要求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老师对学生的爱毋庸置疑,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更不必说,可以说,老师是天底下除父母之外对学生只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人。但是请同学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知识是你以后立足社会的必需品,谁拥有知识,谁就能在社会上立足,谁就具备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当然,你为国家做贡献了,也就积累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的资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