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看书计划今天第一天实施,《教师如何辩课》1–19页。内容涉及“如何辩课”、“辩课与评课、说课的区别”。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就是“辩课”这个词吸引了我。听课、评课、说课、磨课、赛课都不陌生,“辩课”到底是什么?如何辩?与辩论的辩有联系吗?与平时的听评课又有什么区分呢?打开封面之前,这些问题如潮般涌进脑海。
今天读到19页如同吃包子吃了层皮一样,虽然看到了什么馅,却没尝出什么味儿。在此,记录下自己一些浅显的想法。
一、“辩”由何来
曾经参加过几次辩论赛,对“辩”字还是有些了解的。“辩”字中间一个“言”,两边各自一个“辛”,这个“辛”字在古代有刑刀的意思,就是给犯人脸上刺字的。不过在定罪之前,都要审一审,让嫌疑人辩一辩,也就有了“辩论”一说。
当然,既然要“辩”,心里就要有主意,嘴里就要有言语。而言语在后,心里的想法在前。那么对于“辩课”来说,“辨课”就应该在前了。只有老师们参与活动,辨是非、辨优劣、辨真伪之后才能生“辩”。因“辨”而“辩”,又由“辩”生“辨”。看着像绕口令一样,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听了课,辨别执教老师的优缺点,然后才能“辩”课;再由“辩课”环节所学到的内容催生出参与者的反思与变化。这是一个回环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课堂与自我认识的过程。
二、“辩”因何生
无论是“辨课”还是“辩课”,首先要有的是认真的态度和积极地参与。“态度很重要!”
活动前,参与者首先要明白:“辩课”的基本思想是互助,而不是“挑刺儿”。“中庸心理”、“一团和气”的思想要不得。作课的老师认真讲,听课的老师仔细听;作课的老师不怕批,听课的老师理性评。只有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地辩论才能形成“辩课”的氛围。学识可以学,胆识可以练,风度可以看,智慧可以攒,但“怕”是一定怕不出本事来的。只有积极参与、敢想敢说,一个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对生成的处理、对质疑的回应等能力才可以在辩课过程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辩”欲何往
辩课往往是教师授课以后,选择一个有价值的辩点,各抒己见,展开研讨。以解决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困惑。由此可见,辩课活动首先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主持人。由“访”到“辩”去推动活动的发展、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更要控制好辩课的方向始终朝着理性、科学性发展。
老师们在辩课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各取所需。那么辩课就不止是辩,更是直接导致老师们教学能力的改变。这样,无论辩课结果如何,参与的教师都是赢家。参与者依课而辩,依点而辩,依纲而辩,更要依辩而变。这才是“辩课”的真正目的。
辩课如何组织、具体如何去辩等关键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看书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