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人间杂谈
“硫酸男孩”是个梗?

“硫酸男孩”是个梗?

作者: 河清海晏呀 | 来源:发表于2021-02-13 12:02 被阅读0次
    𝔼𝕧𝕖𝕣𝕪𝕥𝕙𝕚𝕟𝕘 𝕨𝕖𝕟𝕥 𝕤𝕞𝕠𝕠𝕥𝕙𝕝𝕪 𝕨𝕚𝕥𝕙𝕠𝕦𝕥 𝕒𝕟𝕪 𝕤𝕥𝕦𝕞𝕓𝕝𝕚𝕟𝕘


    “草根式热词符号”从孵化、传播、受众编码再到反哺媒体的过程,可能在几十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了。

    但话题词引导的到底是情绪化传播还是事实传播?

    前段时间微博热搜出现的#硫酸男孩#,截止目前已达到6.3亿的阅读量,很多不了解的人刚看见这个热搜,可能以为是网络新出的梗。

    实则是源于12月28日下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西城校区发生的刑事案件。

    话题制造,竟是有意为之。



    为什么网友会产生火热的讨论?

    在案件发生后出现一个词——“加害者隐身”。

    对于“硫酸男孩”这个词组,像上述图片所呼吁的“从#硫酸男孩#开始,不要让加害者隐身,不要用受害者当主语……”

    究其原因是因为平时新闻中对“男性”的提及实在太少了,每次都以女性为主语,写女性被害或者加害,不写男性。

    这次以常态褒义的“男孩”代替加害者,以一种污名化名词的手段让“男”字刷存在感。


    面对社会事件,

    人们的重点放在哪里?

    是案件本身?

    还是所谓的性别针对?

    拿恶性事件来制造话题,来争一口不知无畏的气,无视本身所带来的影响,明晃晃的对罪恶的淡化和调侃,都不是一个在这样令人心痛的事实面前所能够表现出的正常态度。

    只有那些内心只剩下仇恨的人,才会弹冠相庆,因为他们习惯把一切仇视化,去见证别人的落魄。


    在这些人眼中,

    受害者也好,

    凶手也好,

    已经不重要了,

    只有性别是重要的。

    一个男生泼了硫酸,锅要所有男性背;

    三个女生受到伤害,但她们的感受同样不重要,打着维护女性的旗帜去贡献素材和话题度。

    纵观所有的硫酸事件,有男性,也有女性。


    互联网时代,受众或媒体对事件的根本性问题的关注常常产生偏移,更热衷于讨论事件衍生出的边缘性话题,相比于客观叙述事件本身,忽略其他的新闻要素,将“硫酸男孩”推上热门,反而是利用情绪来激化了两性对立。

    网友常常从“不要让加害者隐身”这样的逐字逐句中找到情感共鸣,在相似的语境中找到身份认同。

    但媒体长此以往的接收网名造词所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化却不自知,成为网络上一个个冷冰冰的代称、词语,用一些刻板属性来代替一个人的全部。

    没人会思考这个人究竟是怎么样的,有着怎样的过往的性格,在被网络的浪潮推到大众眼前的时候,每个人都变得扁平了,人们也不愿意深入挖掘,而喜欢凭最显而易见的属性去判断。

    同时,在和女性有关的社会事件中,同样产生了很多非常冒犯的外号,比如前段时间的清华学姐,令“学姐”一词被污名化了,后来有人觉得不够过瘾,又起了侮辱性更强的“腚姐”。

    平时对立阵营的侮辱性外号就更多了,“拳师”、“母坦”、“蝈蝻”,哪个有比哪个更好吗?并没有,更多的是让大家变得更加仇恨了。


    词语的出现不是为了让大家互相污名化来达成一个平权的效果,令原本纯洁的词语回归它们的本真,别用侮辱性的词语去当成解决问题的手段。

    女权主义不等于仇男主义,就像我们一贯也反对厌女文化。

    理性发声,而非断章取义。



    最后祝大家万事顺遂,毫无蹉跎。感谢恩赐.

          ——写于2021.02.13  河清海晏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硫酸男孩”是个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ys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