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素进城去大孙子和小儿子家住了半年,白天小孩上学大人上班,铁门一关,她一个人在家像坐牢似的,而且寄居在儿孙家像客人,不自在。熬了半年回到自己的家,阿素深深体会到了住在农村的自由和自己当家作主的舒畅,从此没有再进过城。
大儿子南方为了陪伴母亲阿素,一辈子心甘情愿地守在家乡,有更好的外地工作机会也不在乎,当然他也跟他母亲一样热爱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百善孝为先,在南方的眼里权势、地位、金钱都不重要,一个人的名声,道德情操和以身作则的孝道是至关重要的。
阿素念叨最多的是家里人丁不旺,孙子孙女都进城工作了,未来没有人看家护院,没有人给祖先扫墓供奉香火。南方也认同母亲的想法,于是母子俩商量着过继了一个23岁的大儿子,家里的其他人都不支持,但出于对长辈的尊重,也只好默认。
不是一家人 硬是进了一家门,结局是可想而知的,阿雄也没有白当别人的儿子,两年后带着老婆回归自己的原生家庭。
阿素的丈夫解放前因为抽鸦片后逃荒去了外省,另娶了媳妇生了一个儿子。父亲过世的时候,南方去奔丧,几年后又把父亲的遗骨接回家乡安葬,从此同父异母兄弟之间有书信往来。这个弟弟在外省的生活比较困难,邻里关系也不好,总是被人骂“杂种”,他的母亲过世后,南方想尽哥哥的责任,想把弟弟一家五口迁回来。
南方先接家里管事的弟媳阿秀来考察情况,领着她进城探望亲戚朋友,感受广东地区的繁华热闹。阿秀住了十多天很是满意,决定秋收过后全家搬来。
阿素也很欢喜,虽然年轻的时候恨丈夫的无情,但家里突然多了几口人,过去的一切恩怨都已风轻云淡了。家里的其他成员都没有反对意见,因为这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南方承诺负责弟弟三个孩子读书的学费和以后的工作安排,弟弟和阿秀在家耕田,种菜,养猪和家务,还要特别照顾好母亲阿素,家里的吃穿用度都是南方的责任。
那年的春节,家里特别的热闹。王龄从县城读书回来,因为多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也特别的高兴,从此,在家里她不是最小的一个了。
阿秀是一个很厉害很泼辣的女人,她略懂地理风水,也会装神弄鬼,她说话做事麻利,走起路来脚底生风。阿素也略知地理风水,也喜欢烧香敬神,婆媳俩很快就成了统一联盟战线。为了让阿秀尽快地熟悉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阿素乐于陪阿秀去串门,左邻右舍都恭喜阿素又添了几口人又多了一个得力的媳妇。一时间,新婆媳关系非常的融洽。
南方的媳妇七妹很是羡慕,婆婆从来没有对她这么热心过。王龄也替母亲担心,感觉奶奶要联合阿秀婶来孤立母亲。
幸好,家里的一切事务交给阿秀打理后,七妹又要启程去省城儿子的家了。临走前七妹叮嘱阿秀:“家里的一切就拜托你了,一定要尊重婆婆的意见,把她照顾好。”
阿素虽然年过七旬,但一直都掌管着家庭内务大大小小的事务,七妹从来都是心悦诚服地接受她的安排。阿秀原来是一家之主,习惯了自己说了算,现在有个老人在指手划脚,让她有点不爽,家庭的矛盾开始出现了。
阿素早上起床后没有热水洗脸,阿秀做的饭菜不合她的口味,都忍了。好几次早饭后,阿素出去串门回来发现大门上锁了,自己的家却进不了门,请来了神,自己却成了外人,这让阿素十分不痛快。
阿秀在外省生活左邻右舍关系不和睦,习惯了离家就锁门;阿素一辈子就没有锁过门,说了阿秀几次,今天又把门锁上了,阿素气得离家去了她哥哥的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个完全不同生活理念和价值观的女人累积了太多的怨气,新婆媳关系的崩溃是必然的。南方只好把两个女人分开,他与母亲一起过。
南方是个守信用的人,与弟弟一家分开后深感愧疚,想办法在经济上支持他们。他们种田用的化肥,养猪用的饲料,三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南方都一直坚守承诺。
阿素心疼儿子肩上多扛了几口人的生活负担,在儿子面前念叨着:“已经分开过日子了就应该各自经济独立,他们也没有帮我们种菜,洗衣,做饭。他们有房子住,有田耕,有手有脚,我们不欠他们的,不要惯坏了。”
南方理解母亲有时候的小心眼,为了让她舒服,南方在家里很少跟弟弟一家说话,弟弟、弟媳有什么要求到单位上去找他,有时候用字条传达。然而,这一切阿素都清清楚楚,因为阿秀每次去单位找南方回来都要在阿素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手段,打压一下阿素的威望。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南方的慷慨大方助长了阿秀不断的索取。阿秀每年收入五十多担谷子,到了四月天,阿秀谎称没粮了,向南方要钱买米。每到新学年南方交给阿秀三个孩子的学费,到学期末的时候南方却收到了学校追交学费的欠单。
南方是一个深藏不露不喜形于色的人,他的忠厚善良被阿秀当成了大傻瓜,他仍然不愠不恼,但他的母亲阿素忍不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