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1

作者: 荷香流韵 | 来源:发表于2019-06-03 22:20 被阅读4次

共读一本书:《目送》

《目送》1

读书者:

时间:2019年6月3日

任务:第1页—63页

感想

      早就想读龙应台,同事推荐并借我一本《野火集》,典型的篇目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见识了一位金刚怒目,仗义执言的侠女风范的龙应台。

今天,读《目送》,心里是柔柔的,酸酸的,这些细密绵长的文字,把作者生命里对亲情、友情、爱情、人生的感慨编织起来,看到了一个孝顺的女儿,一个深情的母亲,一个真挚的朋友,一个多感的作家的所有生命感触。

      1.父亲:

《什么》父亲的死,是人生最深邃的裂缝,最神秘的破碎,最难解的灭绝。

      为此,我在《如果》里,看到从台北飞往香港的一个迟钝的老伯被人嫌弃,我深深地想起父亲,想对他倾尽我所有的温柔和保护。

还有《目送》里,我目送父亲送我入职的小货车远去,我目送父亲的轮椅消失在门里,我目送父亲的棺木消失在火葬场的炉门前……

        父亲已成为生命里最深的痛!

      2.母亲:

《你来看此花时》,母亲生病前亲手交付的首饰。《雨儿》中的经典对白:我是你的女儿。我只有一个雨儿。《胭脂》中,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是我喜欢的人。《明白》中我和丽茹回忆母亲对我年少时的管束。

母亲那个给我最深柔情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温情以待。

3.儿子: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目送七岁的华安上学,目送他出国登机,目送二十一岁的他等候公交车……

《十七岁》中在异国他乡的一个小镇等候一辆来自机场的巴士,里头载着自己十七岁的孩子,挺幸福。

《爱情》里,故作深沉的儿子与我的爱情观的冲突。

      儿子由最初的依恋,变为独立自主,两代人的差异……

4.兄弟:

《共老》中说兄弟像同一株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尺,但是同树同根……

5.朋友:

《1964》五十六岁参加小学聚会,感觉物是人非……

《牵挂》中丽莎和C的温情给予。

6.生命感触:

《寂寞》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不相信》

二十岁之前与之后,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转换,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山路》中蔡琴在五万人的剧场歌唱后说,你们知道的是我的歌,不知道的是我的人……

断臂的胡志强和他大难不死的妻,还有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是她的观众!

《跌倒——寄k》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没人教给我们怎样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

      生命的多感,让人久久反思!

相关文章

  • 《目送》1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我也是一名...

  • 目送-1

    在几篇很美的小文中徜徉,细腻的笔触总是不经意间触碰心弦。 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

  • 目送1

    相见亦无事,不见常思君

  • 《目送》1

    共读一本书:《目送》 读书者: 时间:2019年6月3日 任务:第1页—63页 感想 早就想读龙应台,同事推...

  • 目送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

  • 目送一直是一种默默的诉说

    1 《目送》中的龙应台已经不...

  • 目送

    一 生活,是一场目送。 目送你上班, 目送你上学, 目送你出差远行, 目送你...

  • 《目送》读书笔记1

    趁坐飞机的空档,读了龙应台的目送,也就60来页,本以为是记录她和他儿子点点滴滴的。却是一篇篇沁人心脾的散文佳作,有...

  • 《目送》 读书笔记1

    好久好久都木有阅读纸质书籍啦,拿着纸质书籍阅读时会有点亲切的感觉。 很感谢童鞋毕业典礼时给我带的小礼物, 心里暖暖...

  • 目送

    就像我期待的那样 一个远远的眼神 不亲切 不疏远 谁也不知道这样的目光 还能有多远 就像谁也不知晓沟壑 从何时出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目送》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zh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