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谈到高情商,我脑子中会出现一个人,他就是演员黄渤。
不管是被刁难被调侃,还是出了失误,还是日常相处里,你总能感觉到机智幽默,让人非常舒适。
在高情商这件事上,我一直知道自己毫无天分。
好在,职场中并不要求我妙语连珠,机智幽默。如果希望给人留下相处舒适,合作愉快的印象,又像我一样毫无天分,不妨试试高情商中这3条最基本的原则。
【1】积极倾听,传达尊重和善意。
倾听,是唯一快速准确走进对方心灵的途径。
被倾听,也是最容易感到被尊重和被重视的一种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高情商的表现在于表达, 但更多时候,高情商恰恰在于倾听。
去年热播的律政职场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实习生,何运晨,在整个实习结束后凭借超强的实力和个人魅力,拿到了最终的offer。
不论是第一次实习生会议见面时,在尴尬的氛围中迅速破冰的感染力,还是在第一次课题中提前一个小时完成课题,并仔细检查细节添加注释的细心,又或者在组队辩论时,主动承担责任的担当,以及随时随地呈现出的条理清晰,轻松温和的个性,都让他圈粉无数。
但是他有一个长期形成的沟通小毛病,会在与人谈话时插话或者下意识地打断人。在第一次与委托人约见的过程中,也多次打断委托人的描述。
而他的带教律师金勋律师唯一一次严肃地指出何运晨的问题,就在“倾听”这一点上。
金律师说道:
你听都没听过,就做了反应,听好了,等对方都已经结束了,你再做出反应都不晚的。
职场上需要的是倾听者。
不管你听也好,做笔记也好,你都是在表达你在倾听。我在说什么,对方听不听,我是能感觉到的。
我们接触的很多案子,是我们第一次听到的,我们听都没听说过一些事情,你假装听得懂,假装我很明白,是很失礼的一件事情。
即使优秀如何运晨,即使有一颗迫切想要了解案情帮助委托人的心,但是当没有给到足够倾听的时候,还是会给委托人留下专业但是不够真诚的印象。
而同批中的实习生梅桢,则在一次下乡进行法律援助的课题里,遇到了带着父母离异的孙子前来法律咨询的老人。
面对队友关于父母离异,妈妈没给抚养费,妈妈没有回来看孩子等诸多问题的连续发问,梅桢凭借耐心的倾听和观察,第一时间捕捉到了小朋友的不安和失落。并主动给孩子拿糖果,带他暂离现场。
梅桢的倾听和同理心,受到了节目里里外外的一致好评。这样的人不管是在节目里还是在我们身边的职场里,都没有理由不受欢迎。
在职场中,不管我们拥有多么丰富的专业储备,我们也依然有赖于通过沟通和倾听来了解正在进行的事,以及正在交流的人。通过倾听来表达我们的尊重,重视,以及善意。
【2】情绪稳定,是一切沟通的前提条件。
所谓情商,就是我们认识并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正确感知并解读他人情绪的一种能力。
高情商最重要的表现是,情绪高度一致。这不意味着我们要被对方的情绪牵着走,而是我们总能感知到自己现在有什么情绪,对方现在处在什么情绪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情绪上的争执,也才可能进一步沟通。
销售员小T,是个很火爆的人,办公室的人常常能听到她失控的吼叫。
有一次,小T和客户因为产品的定制问题发生了争执,他们一切谈妥,价格也都定了,马上就要签合同的时候,客户突然提出来能不能给他换一种定制的标签。
小T觉得这次的合作谈得周期太长了,好不容易定下来,又要加条件,当下就不悦了,于是开始数落起客户,经常定价格以后再加条件,让人很难沟通,时间不够等等,喋喋不休。
最后两人直接争吵了起来,客户愤然离去,随后给小T的领导发了邮件,表明合作可以,甚至标签都可以不改,但是必须给他换一个业务员。
领导找小T谈话,小T依然收不住情绪,又在办公室里嚷嚷起来。
这样的事情又过了几次,有时候是和物流公司吵,有时候是和客户吵,有时候是和生产车间负责人吵。
不久以后,业务部门进行了一项改革,对业务员和客户进行区域划分,大部分客户被重新分配给所属区域的业务员。
但是每个业务员手上数一数二的大客户可以保持在原业务员名下做特殊处理,因为这种大客户往往已经和特定业务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沟通模式,转移的话交接成本太高,而且业务员往往也不同意把自己的客户转出去。
但是,小T手上的几个大客户却被安排走了,原本小T也十分抗议,无奈客户那方都表达了更换业务员的意愿。
换到小T手上的都是不大不小的客户,收入也锐减,再后来,她主动提了离职,以一种非常不愉快的姿态离开了工作四年的公司。
情绪如果运用得当,能够拉近距离,传达真诚和善意,但是情绪如果失控,则往往会快速把事情推到非常恶劣的处境里。
职场中,情绪稳定,是一切谈判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情商最基本的修养。
【3】建立分寸感与界限感。
朋友小K曾经和我说过一件特别尴尬,至今耿耿于怀的事情。
小组里来了个96年的小姑娘,她是个热情,又自来熟的人。
有一次小K一大早不知道什么原因和老公上班前起了争执,到了公司的时候,小K还是有点烦躁低落。平时温和如旭的小K今天这份异常,大家都察觉到了,但是谁也没有主动表现出来,也没有询问。
一个平时交好的老同事送过来两个桔子,说道:“我老家带来的桔子,办公室沉闷,吃点水果总能让我心情大好。"
小K感激地看了她一眼,眼底闪过一丝温和,正准备打起精神工作,这时候这个小姑娘来了。
她非常热情的询问,K姐你看起来不是很开心,是不是有什么事呀?
一开始小K淡淡说道没事,没想到小姑娘穷追不舍,没事怎么就不开心呢?
小K很无奈,只好说了句,就是家里有点事,也没说具体什么事。
于是,小姑娘一顿热情安慰。
她这一安慰,本来没什么大事的小K,在大家眼中反倒成了家中出了大事,需要开导的一副模样,让小K非常尴尬。
有时候,不合分寸的热情,会让人陷入尴尬,仿佛自己的一段内心被窥探被揣测,却又不是心甘情愿。
三毛曾说过:
朋友还是必须分类的——例如图书,一架一架混不得。过分混杂,匆忙中去急着去找,往往找错类别。
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有些人难过了,我们可以给拥抱,而有些人难过了,我们要表达善意,默默地陪伴也许就是更合理的做法,而又有些人难过了,我们不做任何表现,反而更能保顾全对方的面子和感受。
真正高情商的人,其实就是能够把握分寸,知道什么该说什么该做的人,他们也许能看明白许多问题,但是说出来的那部分却是恰到好处。
职场,是个特殊的圈子,我们因为工作成为了见面最多的人,却往往不愿意过多分享生活和内心,往往分寸感显得尤其重要。
所有的高情商,都需要伴随着真诚和善意。
表达能力好的人,带着真诚和善意,讲出来的感受就是机智幽默,若是没有了真诚和善意,讲出来的可能就是嘲讽和贬低。
没有人生来就是高情商的,想要在职场中留一个好印象,就从积极倾听,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建立分寸感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