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也写给对写作坦诚的人。
《天道》里,芮小丹说过一句话,“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就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写作,也是这样。
学习再多技法,若不是自己领悟到,就像隔了一层窗户纸,影影绰绰、似懂非懂。
心里真正清明时,那层窗户纸才算被捅破。
把事物或想法转化为文字,是一种功夫。
和其他技艺一样,想要写好,需要不断练习和琢磨。
但有件事,比练习写作更重要。
1、写作,是整个生活的事
有段时间,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越写越暴躁,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我怀疑起自己的热爱,如果十年后,我的记忆只有一间房间,一些不知价值的文字,我的人生到底算什么?
我后来转变了写作路线,从写小说到写文案,开始接触更多人和事,但那层窗户纸还在。
直到有一天,我看着窗外发呆,天空很蓝,一只小鸟落在电线上,它歪着头打量四周,叫声婉转灵动。
我蓦然想起几年前一个下雨的傍晚,雨水顺房檐流下,燕子在雨幕中匆匆飞过。
那场雨,是极寻常的雨;那只小鸟,也是极寻常的小鸟。
然而,正是这极寻常的事物,让我领悟到自己曾缺失的是什么。
是生活和生命力,它们亦是写作的根基所在。
脱离生活,失去生命力,写作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本源,为了写作而生活,本末倒置。
在生活中锻炼眼光,深切理解事物,从表及里,真切地看到、得到,进而对材料有所取舍,表达出重点,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 陀思妥耶夫斯基
积攒生活是锻炼审美,而生命力是构建审美的基础。
失去热情的人,会逐渐丧失表达欲,变得缄默。
拥有旺盛的表达欲,是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2、写作好是底子好
对写作驾轻就熟,能写出一手好文章的人,必然是底子好。
底子好,是指观念和语言习惯好,有独特的个人经验,能够把观点和情思用文字表达出来。
写作是大脑思考的动态过程,写作者是善思者。
因为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见到某些景物,或是经历一些事、同他人的对话,日常种种牵动自己的情绪,获得的某些启发,都是写作的“种子”。
在想要表达的时候顺从内心,写一些笔记、记述生活中的小事、偶然感悟到的道理,不必要求成文,但认真写下,这就是在做基础练习。
若是你翻看写过的小段落,找出相近思考的内容,便可斟酌将它们变成一篇文章。
很显然,没有实际生活、对这个世界没有情绪感知、没有看法的人,很难写出什么。
写作的另一个底子,是要具备大量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正确的语言运用习惯,有语感。
能够写好文章的人,定然常常阅读。
不论是实用的书籍,还是“无用”的书籍,它们都有各自的精妙所在。
阅读实用性书籍,可以获取他人经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在另一篇书读完就忘怎么办?学会这3招,高效阅读 - 简书中,我写过这类书籍的阅读方法。
而阅读诗歌、小说、游记这一类书籍,比起文字营造的意境、词句用法,作者传递的情感经验、人生阅历,以及未写尽留给读者思索的问题,才是精魄。
会阅读的人,关心的不仅仅是一本书精彩与否。
在阅读中,体会词句的运用,段落的节奏感,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层次。自己写作时,才不至于一头雾水。
3、写作是找回自己的过程
一个句子有多种写法,相同的事物在不同作者笔下风格迥异。
文章多多少少会带着作者的个人印记,这个“印记”,凝结着作者的思考和审美。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向外看的人,梦游;向内看的人,觉醒。”
似乎所有的学科最终都要归于哲学。
为什么有人喜欢简约,有人喜欢华丽?
为什么有人张扬,有人低调?
为什么有人会主动出击,有人则被动承受?
你做的每一个选择、你对周遭事物的看法、你的喜恶,都是基于你的“人生哲学”。
哪怕是写一个虚构故事,作者也是在不断挖掘内在的自己,找出和人物相通的属性,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想象,构建出一个完整、真实的世界。
这正是创造让人愉悦的地方。
每一个阶段的写作应当映射着作者当时所具备的思想高度,这就要求作者诚实地面对自己,倾尽自己去写。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阅读一些文字,辞藻华美,内容却空洞苍白,感受不到作者的心意。
这不能单单用一句“缺少共情”下定论,缺少共情的背后,是作者没有真诚地表达。
作者能表达的,是他拥有的东西,对于未知的、不清晰的,硬要去写,不免浮于表面,让人不知所云。
文字的生命力是作者赋予的,文字有灵魂,是因为作者有灵魂。
人不断地成长,文字记录了不同时期的自己,敢于公开写作的人是勇敢的,因为他要面对外界和未来自己的审视。
执笔的人,要不断叩问自己、寻找自己,他未必拥有全部的答案,但至少懂得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日后回望时,或许会笑自己稚嫩,但对得起每一个当下,就是值得庆贺的事了。
4、把写作技法变作习惯,再忘掉它
我开始写小说的时候,不晓得如何详写、略写,怎么转换视角,怎么恰当表达。
我开始写文案的时候,不晓得切入点在哪里,用什么语言风格更合适,也没有用户思维,不懂营销。
我开始写新媒体文的时候,只当作随笔,不晓得怎么设置文章结构,如何做选题,怎样写开头结尾更吸引人,更谈不上传播技巧。
写得差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写得差,也曾沾沾自喜。今天的自己看昨天的自己,总能看出些臭狗屎。
好在我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比较强,加上看得多了,也能看出别人文章“怎么样”,自己文章的不“怎么样”,以及如何用别人的“怎么样”纠正我的“不怎么样”。
在恰当的时候,学习一些写作技法很有必要。
写作不是我的独创,我遇到的问题,旁人也遇到过。每次学习,能够解决自己的困惑,有所提升,就是值得的。
对于别人的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吸收,也是一种判断,最重要的是自己动脑子。
学习的最初是模仿,就像小孩子,他会不自觉模仿身边人的言行。在写作上,你模仿的自然是阅读最多的文章类型,哪一种类型的文章看得多,你的语言习惯越接近哪一种。
学会技巧,落实在实际写作中,熟练地运用,并不意味着写作时要把自己套进模板里,在写作时记挂着“按照规矩这里应该怎样写。”
初学的时候如此,但在不断写作的过程中,把技法变作本能,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怎样写出我最想表达的东西。
写作技法可以学习,日常生活累积和训练思考,要靠自己。
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写作需要厚积薄发,没有沉淀,哪里来的妙手?
大多数的我们是寻常人,做不成天赋型选手,就一字一句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反正写作这件事,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何必着急?
心向风月,好好生活,在生活中锻炼审美,在写作中找回自己。
不断学习技巧解决困惑,在实际应用中形成写作记忆,最终忘掉技法,自然表达。
文无定法,欢迎你留言分享你的“写作哲学”。
我是梦溪,感谢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