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逆反心理
父母对孩子逆反心理最好的回应就是培养更牢固的关系而不是依赖施压手段
如果想从根本上看清孩子反抗的实质,就必须看到反抗和自己不亲近的人,这是人的本能,基于此,跟父母关系疏远的孩子最容易反抗,父母及时,父母的要求很合理,他们也会本能的拒绝或者消极应对,做出各种叛逆行为,逆反的另一面是顺从,父母都希望孩子顺从,孩子也确实天生就具有顺从性,但前提必须是自己依恋对方,否则没有顺从的可能
对于同伴导向的孩子,即使父母一言不发,也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如果说世界上有个人能看穿我们的想法,随时知道我们想让他做什么?这个人一定是我们的孩子,即使父母被同伴取代了,孩子读取我们想法的能力也不会会消失,消失的只是亲密的关系,关系,但消失孩子不仅不会顺从,连那份服从自己父母的渴望也会比完全相反的东西所代替
意志指的是人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进而克服重重阻碍,直至其实现的能力,小孩子根本没有什么意志可言,这些父母描述的完全不是意志,而是欲望的执念,只念和意志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很执着,除此之外,两者再没有什么共同点
当父母抱孩子的反抗当成是示威就会心安理得的,采用施压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可以说,父母是代用力量,对抗力量,对抗中父母的举止会变得夸张,音教飙升的很高,利用所有可能的手段去对孩子提更多的要求,父母给孩子施加的压力越大,对方被激发出的逆反心理就越强烈,如果我们的行为引发了孩子的焦虑情绪,他们就会警觉地嗅到自己一段重要的依恋关系证书的威胁,恐慌之下,他们会赶紧维持和父母的亲密联系,跑来跟父母弥补关系,努力赢回父母对他们的青睐,其实孩子的屈服是有代价的,我们的怒火和威胁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从而削弱原本亲密的亲子关系,我们对孩子施加的压力越大,亲子关系遭受伤害和摧残的程度也就越大,而妻子关系越脆弱,我们被别人取代的风险也就越大,可以说,孩子的逆反心理主要原因不仅是同伴导向,还有我们对待孩子逆反做的判断和反应
不管是讲伤害是惩罚,本质都是一种控制,控制只能让孩子暂时听话而无法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说谢谢或抱歉和抱歉,和别人分享制作礼物或者卡片,打扫房间,感恩写作业,练钢琴这些行为有强迫性,以后他们自己主动做的概率就越小,恶性循环在于孩子越是不主动,父母就越会借助外力进行试压,还是感觉压力大,于是做出更腻烦的行为,父母只能借助更多的威力,这是一种螺旋式负增长最终损害的,就是教养的根基,孩子依恋关系的力量
所有的亲子冲突都源于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都源于内心不被回应,因此,父母对孩子逆反心理,最好的回应就是培养更牢固的关系,而不是依赖施压手段
第七章逃避感受
作为父母,即使明知关系都具有不确定性,依然应该努力为孩子提供同伴无法提供的东西,一种无须通过取悦的让自己舒服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同等回应的关系
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之所以更容易受伤,第一个原因是他们失去了天生的力量源泉和自信心,没有了给予伤害和疼痛的情感屏障
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在亲子关系中容易受伤,而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更容易被同龄人伤害,孩子在失去了一恋恋屏障保护后,会对其他孩子的行为和言语变得高度敏感,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是毫无忌惮体贴与文明可言的,当同伴却在父母的位置后,这种刺激的交流很容易激化孩子的理智和情感
妻子之间如果没有一条贱不可摧的关怀纽带,那么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
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易受伤的第三个原因是,每当孩子表现出任何脆弱,都会受到那些以百毒不侵的同伴的攻击,我们在自己身上最不愿意看到的东西,往往最容易拿来攻击别人,如果我们的弱点是脆弱,那么每当我们感知到它的存在时,就会拿来攻击别人,即便对方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与同伴关系亲密的孩子容易受伤的第四个原因也是更根本的原因就是同伴关系本身就是不安全的,即使孩子们不互相伤害,同伴导向所隐藏的脆弱性也会让孩子难以应对,而这种脆弱性来自同伴关系的不稳定本质,作为父母,即使明知关系都具有不确定性,但依然应该努力为孩子提供同伴无法提供的东西,一种无须通过取悦的让自己舒服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同等回应的关系,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怎样,使其始终是被父母接纳的,被父母看见的,我们提供给孩子的无条件接纳,正好是同伴关系中缺少的,同伴的重要性跃进,孩子就越不在意同伴该给自己的伤害,这样的孩子才能一边交朋友一边拥有感知情感的能力,想打成这一点,想让孩子不那么容易受伤,必须先要有稳定的亲子关系,孩子越依恋父母,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的抗压能力就会越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