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读《红楼梦》总觉得袭人好,晴雯坏,而到了中年,就突然发现袭人没有原来想象中的好,反而更觉得晴雯好一些,跟很多人聊关于这个话题,最终的结论是我们太年轻,然而对于我来说,我总想找到一个更真实的答案。
有一天我就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年轻可以读懂其他的书,唯独读不懂《红楼梦》,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曹雪芹在很多关键的时候老是“骗”我们,年轻只是表象,而是年轻更容易被曹雪芹轻易的“骗”过去,这才是真实的原因。
比如之前我在一些文章中提到过的一些曹雪芹描述,在第二十一回很直白的这样说:“宝玉素知麝月与袭人亲厚。其实读到最后我们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还有王夫人是“天真烂漫”之人,难道古代的“天真烂漫”和今天的“天真烂漫”不是一个意思?
今天我就再和大家一起分析曹雪芹的另一个“谎言”,就是描写袭人的一句话:
(红楼梦第三回)这袭人也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就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一个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不怕你们笑话,这句话我之前一直没有当回事,就觉得这是曹雪芹对袭人的一个性格描述,而且还是褒义的,但突然有一天我就开始怀疑起这句话,曹雪芹到底是当褒义还是贬义?
大家都知道,根据脂砚斋的批语,和书中的伏笔,袭人最后是跟了蒋玉菡了,知道这个结果之后,我们再去理解这句话是不是会更多一层意思?
通过这句话我再回忆袭人在书中的有关内容,会发现其实袭人是这里面,感情最冷的一个,一点不为过,这句话就是表达了袭人冷的一面,跟谁都一样,跟了宝玉忘记了贾母,以后跟了蒋玉菡估计也不会对宝玉有多少依依不舍,这就是曹雪芹写下这句话的真正用意,而并不是为了表达她对宝玉有多好。
贾府衰败,她就离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她是天生骨子里,把情感和利益分的清清楚楚的一个人,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袭人母亲死,袭人没有伤心的一段内容,很多人留言说她母亲从小把她卖了,不值得为其伤心,这也许是原因,但却最能反映人的本性,不然我们就无法理解晴雯死的时候,喊了一晚上的“娘”?
文:饼子
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读名著!
公众号:饼子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