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孤标傲世是一种好的品格还是一种让我们鄙视的人格?我有时一直在心里想这个问题,虽然有了直觉的判断,但一直找不到理性的逻辑进行论证,直到有一段时间,我读了一些哲学书籍和听了一些哲学课程,我才找到了判断这种美与丑的逻辑性思路。
我在很久之前就写过一篇文章,我引用其中一句话,就是我们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仅仅带有原始基因的原版,但随着我们长大,慢慢的我们变成了一个复制品,这个复制品里有父母的影子、老师的影子、身边亲戚朋友的影子。
前几年一段时间,自己突然发现遇到了一些瓶颈,于是去尝试的读一些哲学著作时,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从中认识到,从小所处的哲学思维,其背后少了很多逻辑支撑,更多的是已经告诉你对错,你只需要跟着学就可以,只要这样你就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同志,然而我发现当长大之后,我欠缺了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我把过去的哲学思维改成两个字“崇祖”。
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我通过读他一篇解读文章就可以看出来,有些人只能把红楼梦解读文章写成侦探小说,起因就是这种罗辑思维在作祟,他们眼中看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因为思维在小时候已经被固化,就像我们处在一个模具工厂,我们就像被一个模具套出来的样子,主流、正统、循规蹈矩,只要你遵循这些,你就不会有犯错,但我们却失去了独立的个性和思考,深层的背后就是失去了智慧的源泉。
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旦出现,我们发现她根本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不符合主流,不符合正统,如果我心底萌生这种判断,我发现根植我内心那些崇祖的影子始终没有刮干净,它在歪曲我的价值判断,使我不够客观甚至不够人性。
一部伟大的作品,绝对不会是灌输他们的理念,而在于与你产生共鸣,从你凌乱的内心深处找到那根最原始的基因琴弦,拨动出与他相似的音律,就像我上一篇关于《白鹿原》的解读文章,有些人读到了田小娥,就说“活该,荡妇”,当读到《红楼梦》里的晴雯,被王夫人赶出贾府的那一刻,他们又喊出了“活该,不知天高地厚的奴才”。
这就是我们被同质化后思维的结果,我们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就这样被作者的照妖镜照出了我们的阴暗面孔,因为我们在做出这样的判断之后,我们首先是把他们看做是奴才,看做是与我们不在一种层面上的人,这是很可悲很可怕的一件事,“人人平等”是我们几千年来用多少代人争取来的一种人性最基本的“福利”,而争取到之后,我们却又在唾弃那些为之奋斗过的人。
陈忠实为什么要写塑造《白鹿原》里的那个田小娥,我当时看了一篇文章是这样说的,他为了写这本书而翻阅当地县志,里面记录了这些悲惨女性的内容,有感而发,于是塑造了田小娥,写完之后,他说他曾瞬间两眼发黑,如果到了今天,我们看完这本书,却只讨论田小娥是不是“荡妇”问题,这是多么的令人可悲、可叹?
我一直在追朔这种思考的根源,因为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人,因此我更有寻找根源的必要,和得出结论的权威,当我通过在一段时间的对哲学阅读和学习,我至少知道了我要在某一个时间点,跳出我的视角,站在足够远的位置,俯视我和我看到的东西,这是我读哲学的最大收获,其他的那些理论对我来说只是个观点,我只需要用这种方式,其他的并不怎么重要,于是我发现的是“崇祖”局限了我的思考。
而这种局限又会让我以错误的思维来评判一个人一件事,我不是要把所有人的审美观统一到一个标准,但我们至少要把评判的基础“人人平等”这四个字,放在一个理论指导的位置上,不然就很容易产生“双标”。
林黛玉初来贾府的时候,母亲曾经告诉她,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是一种具有儒家人生哲学的灌输,如同我们今天家长教我们的一样,然而大观园建好以后,曹雪芹其实是把大观园比喻成了天上的太虚幻境,他们在那里过了几年神仙般的日子,林黛玉又回到了她本来自己,一株本来就是天上灵河岸边的仙草,在这里她继续选择了叛离和拒绝。
就像作者为什么让她魁夺菊花诗,菊花的傲骨铮铮就像林黛玉,而要读懂,却只具有骄傲者灵魂的人才能懂,而多少年来“骄傲”一词却是在我们人生哲学里是一个贬义词。
放弃骄傲、固执的崇祖、一味的复制、没有了个性,你失去的将是思考的能力和智慧的根基,未来全球互联网将产生效率的飞跃,同质化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无情的替代,唯有思考和智慧才是人类无法被拷贝和替代的核心!
有人说智慧离我们太远,错!一首属于自己的曲子,一副自己画的画,一个自己创造的手工品,一个自己编的故事、一首自己写的诗......!这些都来源于智慧!
就像金庸写了一本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我这篇看起来不像是解读文章的解读文章,但我相信这篇文章自会有人需要它!
文:饼子
欢迎关注公众号:饼子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