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诗歌不在于长短,能够表达出人类心灵、展示人类生活的语言,再朴质也能穿透千年。
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原始诗歌,它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是原始人类口耳相传的口头创作。
原始人的劳动实践不仅创作了呼喊,使人的思维能力和发音器得到锻炼发展,同时还创造了语言和原始诗歌。
这种诗歌的特点是前呼后应、音调简单、语句单纯的连续吆喝。如今仅能所见的《弹歌》和《伊耆氏蜡辞》,被确信为原始诗歌,它们情调古朴,语言音节接近于原始形态,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
在内容上,原始诗歌是以劳动为主题,对劳动生活进行描绘和歌颂,例如《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保存了这首极其简单的原始诗歌,不过严格上它不能算是诗,只能说是歌,先人吆喝或呼喊。
但即使这样,同样不会影响最原始情感的表达。这首原始诗歌二字一拍,节奏鲜明,语言古朴,再现了当时人类伐竹、制弓、发丸、逐兽的射猎生活。
这种呼声是从劳动中并发出来的,洋溢着对劳动经验,传授劳动技能,激发劳动热情,以及提高劳动效率,是原始诗歌主要的社会功能。
这足以窥见语言的魅力,短短八个字,却令几千年后的后世之人,打开一个无尽的想象空间,穿越了时空的层层雾霭,去回味一个原始生活质朴而生动的场景。
原始的诗歌,因为是口头创作,加之没有文字记录,绝大部分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两篇原始诗歌中,除了《弹歌》,还有一篇是《礼记·郊特性》中记载的《伊耆氏蜡辞》。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这是一篇庆祝丰收祭祀百神时的祭词。“蜡祭”即是一种原始宗教活动,原始先民凭借祭祀、巫术、咒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像自然界神灵祈祷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如今,在很多乡下,也依然保存着年底答谢神灵的隆重仪式,有的全猪全羊祭拜,五色水果,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得到传承,也逐步改变。现在有些地方祭拜神灵,还特别的奢靡,除了祭祀品,还加上了XO、中华香烟、各种名茶,等等,只能说现代人心中的神灵也是现代化的!
所以,这更好的说明了,作为一种祭祀活动,一种仪式,其实就是人类对未知或不可控因素的朴素祈祷,反映出来的还是人类古朴的原始宗教意识。
这首诗歌,用了祈祷语句,表达出先人的希望、祈求,语气恳切,希望大自然服从人类的意志,土、水、昆虫、草木皆能回到自己的“领地”,不要危害人类。
无论是《弹歌》还是《伊耆氏蜡辞》,短小精湛,让几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它们的时候,自然联系几千年前的古朴生活场景,语言朴实、节奏鲜明,观点突出,直白了当,不比现在一些文章,长篇累牍,读到最后,却发现不知在讲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