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山书院,座落于潮阳谷饶镇上堡居委赤寮老直街西侧,坐北朝南,系两座二进一天井连三山,中间夹厢房,两侧配包厢的清代灰木结构祠宇。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里人张勋创建的。
在清朝时期,潮阳辖治下分为十三都图,赤寮乡辖属贵山都,该书院因此而得名。
张勋创建书院旨在“训导乡曲子弟之不能延师者”,是义学堂而非私塾。
据传说,当贵山书院竣工之际,有嫉妒者向朝廷密告,诬称赤寮乡有人私造王宫,图谋造反。乾隆皇帝立即派钦差大臣到潮州府查办此事。幸好知府周硕勋素与张勋交谊深厚,他深知此系小人诬陷张勋。于是,他一面火速通知张勋于书院中塑立韩愈、释迦佛、十八罗汉等塑像,将正座改为纪念韩文公的“韩祠”,将配座布置为“佛殿”模样;一面盛情款待钦差大臣,于潮州到处游山玩水以拖延时间。待一切安排就绪之后,他才陪钦差至潮阳赤寮乡查办此案。钦差到达现场,亲眼见到书院原来是韩祠与佛殿,当即回朝复旨,一场风波才告平息。
贵山书院兴学之初,延请时贤黄登庸(石桥头人)任山长,广收乡曲贫苦子弟入学读书,培养大批人才。书院办学十七年后,时任潮阳县令李文藻,曾慕名视察贵山书院,当晚特意到贵山书院留宿,与山长谈论兴学育才之事,并留下《岁腊寓贵山书院题壁》七绝诗一首:
“逼除奔走遍村庄,九九消寒事已忘。南徼年光偏烂漫,甘薯花紫菜花黄。”
赤寮贵山书院与棉城东山书院、海门莲峰书院、峡山六都书院于清代并称为潮阳四大书院。
贵山书院于1921年改称植基学校,1951年改为谷饶第二小学,1953年又改为谷饶上堡学校至今,并由当地华侨捐资扩建教学楼与师生宿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