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被奴役,而是为了活出自己。
——武志红
昨天一同事问我本地哪有比较好的心理老师,说是朋友的孩子患上网瘾。
我问同事,什么是网瘾?谁给诊断的?
同事说他朋友的孩子离不得手机,游戏,动漫,二次元。
我建议如果需要咨询辅导应该是父母先去做。因为像动漫,二次元这类东西孩子喜欢也很正常。好多中学生都喜欢!而且如果孩子过度沉溺于其中,必然也与父母有很大关系!
“二次元里有血腥和暴力存在,应该是里面的弊,就怕过度沉迷其中。”
我上网去查了一下,百度对网瘾的定义:
网瘾为网络成瘾症的简称,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另外,我也看到一段视频——“十三号室的叫声”。
十三号室,是山东临沂杨永信的戒网瘾中心的电击室。
听了一下,视频里一片漆黑,只有一栋楼房有一处亮光。然后听到一个十来岁孩子的尖叫。他像是在遭受酷刑,哭喊声非常惨烈,并且还在叫“妈”。
这声声惨叫让身为母亲的我非常的难受,甚至呼吸竟有些不顺畅!
到了下午,微博上的新闻说不是电击,而是一位8岁的智障患儿治疗时发出的哭声,13号室已经关停。
这个结论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质疑。网友们提到了那个声音太像之前柴静在13号室拍的纪录片《网瘾之戒》中的那些网瘾孩子的叫声。
于是,我找到《网瘾之戒》纪录片。越看越感觉心情沉重……
一个个孩子被父母押送到十三号诊室,强行接受“厌恶疗法”,工具就是一台DX-11电休克治疗仪(生产)。通过电流刺激头部,胸部……通过的电流量杨大夫自己说最大也就5毫安,可是被治疗过的一些人说见过的最大量为40毫安!
结果每个孩子在杨大夫的“循循善诱”下,被治疗者走出十三号诊室,虽然目光呆滞,步伐缓慢,甚至步履不稳,但他们都会拥抱父母,流着泪水说:我错了,对不起爸爸妈妈……
非常成功的治疗!很多家长都把这个杨大夫奉为神明。哪怕孩子哭着求他们回家,他们也觉得杨大大拯救了他们。
专家说这种厌恶疗法会降低儿童对暴力的自我保护能力。
比十三号诊室和杨大夫更可怕的是我们无知的父母柴静问:不管什么样的治疗方法,什么样的行为造成方式,他应不应该有一个底线?
专家回答,“这个底线肯定是要有的。
这个底线我觉得就是赫尔辛基宣言当中所提到的不伤害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合法性原则,这些原则是不能突破底线的。
无论目的多么正确,也不能突破,因为如果抛弃了这些原则,那么最终受害的会是患者。”
可是那些家长却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依然认为此举是挽救孩子,从来都没有想过这是一种多么不人道的方法。
可悲,可叹,可怜,可恨……
如果我的父母这样强迫我去治疗,不知道我有多绝望!
纪录片的最后,柴静分别问了治疗的家长和孩子以下这些问题。
对家长的问题:
曾经对孩子使用过暴力的,请举手。
孩子有过过度溺爱的,请举手。
因为以前过去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及孩子的,请举手。
因为夫妻间的关系不好而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请举手。
在以往有过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在言语当中刺伤孩子的这样行为,经常有的,请举手。
作为父母,不懂得该怎么去跟孩子沟通的,请举手。
在曾经的观念当中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可以随意支配的,请举手。
在上述所有的问题当中,你们认为家庭里面有问题,跟孩子现在出现的这些问题有关系的,请举手。
比十三号诊室和杨大夫更可怕的是我们无知的父母对孩子的问题:
在你们以往的想法当中,认为父母不爱你们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自己的家庭关系当中存在严重问题的,请举一下手,请举一下手。
认为父母只顾着自己的事情,而不管自己的请举一下下手。
认为自己曾经因为跟父母的关系而受到伤害,并且比较严重的,请举一下手。
曾经在家庭当中遇到过暴力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自己在家庭当中非常孤独的,请举一下手。
有过自杀念头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自己想跟父母沟通,非常需要爱的,请举一下手。
你们认为出现在自己身上的网瘾,跟家庭当中存在问题有关的,请举一下手。
比十三号诊室和杨大夫更可怕的是我们无知的父母无论是对家长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现场的家长和孩子几乎都满场举手……
心疼这些孩子。其实可怕的不是十三诊室和杨大夫,可怕的是这些以爱为名的无知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