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会闭嘴,韬光养晦

学会闭嘴,韬光养晦

作者: 奔跑的芳芳2018 | 来源:发表于2019-10-15 09:57 被阅读0次

          《生命重建》第一课,学会闭嘴韬光养晦,不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烂,老师让我们去搜集历史上韬光养晦的案例。

          我们先来看看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 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韬光养晦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韬光养晦是一种对自己的完善与反省;另一方面,韬光养晦也包含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即它是不作为的。不过,韬光养晦的前提,是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事张扬、低调处世,而不是在成功之前畏首畏尾、止步不前。如果你连一次崭露头角都没做到,就没有资格谈什么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的近义词:韬光晦迹、深藏若虚、玉韫珠藏、韬匮藏珠;

          韬光养晦的反义词:锋芒毕露、霸气外露。

          历史上有许多韬光养晦的人物,例如:

          1.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吴越本来矛盾就很深,到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时期,达到了最激烈的顶点。吴王阖闾趁越王允常去世的时候进攻越国,允常的儿子越王勾践继位,结果阖闾不但没有歼灭越国,反而在檇李一战中,被勾践打败,阖闾也被越军刺伤,回国途中死了,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继位,他时刻不忘父亲被勾践杀死这个仇恨,让人立于宫门,只要夫差进入宫门,就问他,你忘了父亲被杀的仇恨了吗?过了两年,吴国出动精锐进攻越国,吴国实力本来就比越国强,再加上战神伍子胥的帮助,大败越军,勾践仅剩五千人,被吴军包围于会稽山,勾践向夫差求和,伍子胥不同意,但是勾践贿赂了夫差的宠臣伯嚭,劝夫差同意了勾践的求和,条件是勾践来到吴国为奴三年。勾践到了吴国,为了表示对夫差的忠诚,听说夫差病了,亲口尝了尝夫差拉的大便,其他的事不用多说,比儿子还要听话。三年一到勾践回到了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期间重用范蠡、文中,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返国后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则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夫差也因为意气用事,目光短浅,导致了自己的悲剧。蒲松龄的对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的就是这件事,千古韬光养晦的典范。

          2.胯下之辱韩信。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韩信早年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大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韩信没有理会这些人的言语最后终成一代名将,“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3.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的儿子,他原名李怡,做皇帝后才改名为李忱,其父唐宪宗有20个儿子,李忱排行13,其母亲是地位卑微的宫女,要当上皇帝,概率很低。少时候,李忱话不多,宫里的人都认为他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李忱目睹残酷的政治斗争,长大之后更加寡言。他历经两朝,两位皇帝都喜欢故意在宴会上逼他说话,看他笑话。不过由于他的傻,每次宫廷政变,他都不会受到牵连。公元846年,李忱的侄子、唐武宗李炎驾崩,宦官马元贽认为李忱易控制,于是扶持他当上皇帝。这算是“傻人自有傻福”。不过李忱可一点儿都不傻,李忱登基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改往日傻里傻气之作风,大刀阔斧改革迅速铲除宦官势力,说话思路清晰,做事干脆利落,这时人们才明白李忱愚痴木讷的外表下隐藏着常人莫及的才干和韬略。有一次,李忱赏赐给马元贽一根“通天犀带”,没想到马元贽转手把他送给了宰相马值。过了几天,李忱认出那根宝带。第二天,李忱就把马值免了,意在避免宦官和朝廷大臣交往过密。马元贽是扶持李忱登基的“功臣”,但是李忱并没有成为其傀儡,表面上无比荣耀,实际上权力不大。唐宣宗在位期间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勤于内政,拨乱反正,结束了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打击权贵外戚;还打败回鹘、党项、奚等部族,对外收复被吐蕃占领的土地,使人民生活日渐富足,使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这就是所谓的“元和中兴”。

          韬光养晦讲的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和做人处事的学问。我有点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了,感恩老师为我们指明方向,当前越来越感知自己历炼少,学识浅,要学的东西很多,急需要提升个人能力(强者思维),提升自己的智慧,现阶段养好自己的身体、做好正念练习、训练好思维、做到真实真诚,全面提升自己的生命能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闭嘴,韬光养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mj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