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就对心理学、家庭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工作之后,对教育心理,学习心理,学生青春期心理,尤其是亲子关系,更加关注了。
尤其是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透过孩子的表现,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复杂的家庭关系,每一个学习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关系复杂的家庭,孩子父亲和母亲,常常有着复杂的情绪与心态,每个孩子的状态都投射着父母家庭的状态,父母扰动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同样扰动着父母的心情。
如果家庭是一个天平,孩子便是天平中间的支点,而父亲和母亲便是天平的两端的砝码,父亲和母亲围绕着孩子,维持着天平的平衡,父母双方常常有一方缺位,另一方沉重,孩子作为这个天平的支点,他的心的天平便会失衡,那情绪就会躁动,他的能量就会衰弱,表现出消沉,低效,压抑的状态。
比如爸爸对妈妈的态度,如果经常性的否定,贬低妈妈对家庭的付出,甚至谩骂殴打妈妈,那么,孩子的内心几乎一定会倾向于保护妈妈,他几乎无法接纳父亲对自己的爱,无法接纳父亲对自己的鼓励支持。他对妈妈也常常会怀着一颗复杂纠结的心:同情她,想保护她,同时又排斥她,自己的心里,妈妈依然成了一个弱者,如果认同了爸爸对妈妈的态度,那么妈妈几乎又成了一个让自己抵触厌恶的角色,内心既爱她,尊敬她,可怜她,要排斥她,厌恶她,抵触她——哪一个人会愿意接受一个自己同情可怜的人的支持鼓励与帮助呢?哪一个人会能够看到给自己生命的人过得痛苦不堪,还能把自己过得幸福的呢?他会把妈妈对自己的爱推拒掉,这对孩子内心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他不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这一对生我养我给我生命的人,都互相否定了对方,那我的存在算什么?孩子几乎必然的走向自我否定!
这就是我十几年班主任工作,遇到的最多问题:妈妈怀着极大的委屈,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孩子,一天天地,孩子变成了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样子。而爸爸只是家庭的缺位者,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评判者。
当然,也有爸爸怀着极大的委屈,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孩子,但却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妈妈常常由家庭的受害者发展成严重的缺位者、家庭关系的恶化者。
这些复杂的家庭关系,几乎必然地投射到孩子的内心深处,不断的扰动着孩子的情绪与心理。
家庭关系失去了平衡,父母关系情感失去了流动,一方总想改变另一方甚至改造另一方,于是不断的评判着否定着,从而彻底关闭了沟通的大门,于是每个人便活在对未来的焦虑中,妻子得不到丈夫的认可,必然活在委屈与焦虑中,她得不到丈夫的能量——鼓励支持与爱;当妈妈把这种情绪以爱的方式转向孩子,几乎必然地将这种委屈与焦虑施加到孩子身上,于是孩子也必然的活在委屈与焦虑之中:无法活好当下!
关系的平衡,才会带来爱的流动,才会实现爱的平衡,在这样家庭关系的平衡中,孩子才会稳稳的做好自己,因为天生的资质问题,有的孩子会做的慢,有的孩子会做的快,但都不影响孩子有一颗健康的心理,只要孩子能够顺畅的接纳来自爸爸妈妈的能量——鼓励,支持,关心和爱!
而家庭关系平衡的一个重要渠道便是:我允许!我允许你是这个样子,我允许你的失误,我允许你的冲动,一旦我允许,内心便是包容,本身就是鼓励,而不是纵容。
一个孩子对学习很焦虑,我们发现根源在于妈妈对孩子的焦虑,而妈妈对孩子的焦虑,根源在于爸爸对妈妈的焦虑。焦虑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我不允许我不接纳!爸爸常常不接纳不允许妈妈的行为与观念,当妈妈在最需要爸爸的时候,而爸爸常常不在身边,妈妈自始至终不能够接受到来自丈夫的能量一一鼓励与支持,于是充满焦虑。这种焦虑直接传导给孩子,对孩子也是各种否定,这个家庭从爸爸妈妈到孩子,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焦虑链条,或者叫否定链条。爸爸是这个链条的能量源头,而能量传导的唯一形式,就是鼓励与支持,而爸爸对妈妈的种种焦虑与否定,便切断了这种能量传递,孩子的学习也表现的没有能量。
而化解这一切的唯一方式就是,我允许!在允许中给孩子方向的指引,在允许中教育。
父母需要教育,关系需要发展,心灵需要成长,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学习多年的家庭关系与心理学,很想组建一个亲子成长工作室,以给更多问题的家庭和孩子帮助。
耘心二字是我喜欢的
耘,即耕耘,是为了将坚硬的不平整的土地疏松,平整,让心柔软起来,让情绪平和起,让关系平衡起来,让爱流动起来,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吸纳更多的能量,茁壮的成长。
故名为【耘心亲子成长工作室】
有想一起探讨的可以私下联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