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四岁十一个月的娃娃跑进房间,开始想拆他的儿童滑滑梯。爷爷看到了,开始喊:“别拆哦!别乱搞!拆坏了你又不会装。”
妈妈其实也想阻止他。因为妈妈太累了,不想收拾残局。但是妈妈转念一想:应该给他动手操作的机会!不给他研究,他又怎么知道滑梯的组装结构呢?
于是妈妈说:“好吧!你拆吧!但是妈妈希望你一边拆一边记住,每一个零件从哪里拆下来的,看看最后能不能自己装回去。”
娃娃开心地说:“好的!”
“同时,为了零件不搞丢了,你可以怎么做呢?”妈妈启发式地问他。
娃娃想不出,没关系!这时候他想不出,大人可以教他。妈妈说:“你把拆下来的一样形状的放在一起,不要搞散了,就不会丢啦!”
娃娃开始拆了!最后拆完了!
妈妈问他:“你现在能把零件装回去吗?”
娃娃说:“我不会。”
第一次拆,不会装也正常。况且他还不到五岁。
大人不能置之度外,不理他,对他说:“哼!谁叫你刚才不听话,偏要拆!你现在自己装!你看着办!”
天呐!这么小的孩子不会就是不会!你让他看着办!他肯定不知道怎么办啊!撒手不管可不是好办法!
但又不能“一手包办”!不能一下子自己动手把滑滑梯装完了!这就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和“探索研究”的机会。
妈妈说:“这样吧!我试着装,你跟我合作,我装一个,你装一个!我们最后就记住了如何组装滑梯!”
娃娃说:“好的!”
妈妈一边装,一边教孩子记住如何装。
直到最后,发现少了一个零件。妈妈没有“越界”,没有主动帮孩子找。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找。妈妈说:“我们先暂停吧!你去找找看,找到了我们把最后一个装上去!”
孩子一时找不到。
妈妈说:“不着急!我想可能它躲起来了!说不定待会你就发现它了!”
到了下午,娃娃果然在某个桌子下面发现了“最后一个零件”,惊奇地拿给妈妈!
有时候,孩子只是想探索和研究这个世界,而不是想与大人作对!也不是想“搞破坏”!
虽然他的捣蛋会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可这正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该做的不是让他“乖乖坐着”、让他“不捣乱”......而是给他“安全的”、“自由的”探索机会!在他年龄足够大了,教他“收拾自己的残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