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的作文题是《我长大了》,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私下感到这似乎是个好题。因为它的出发点应该说是很不错的,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然而,好的出发点一定会有好的结局吗?
这个命题似乎有个前提,那就是学生都知道“长大”意味着什么,以及学生们都在某些方面“长大”了。但这个前提是不现实的。因为“长大”不光对于初中生来说难以言说,甚至于成人,成长也有一点难于言说。让初一的学生来写这样的一个题目,来“论证”自己的“长大”,确实有点滑稽可笑的味道。
果然,在批改中,大量学生举出“洗碗”“扫地”“让座”等等的事例,并再三表白“我长大了”,批阅时,我心里开始颇感有趣,但是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有这样一个人生幽默,幼稚的人总是喜欢标榜自己的“成熟”,而等到长大了,历经了挫折和磨难之后,却依然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和幼稚,而不愿说自己已经长大。这样的作文题难道不是在引导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吗?我记得,所教班级中一位思想相对比较成熟的女学生(也是班长)在记叙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之后恰恰如此写到:“……我不知道这是否能称为长大”,确实“长大”的话题难以言说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的心智发育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都一样。但作为面向全体初一学生的作文考试题目,我觉得不能崇尚早熟,更不能崇尚作假!
平静下来以后想一想,这个命题也并非一无是处。首先,出发点是好的;其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是非观念也并非全部处于一种沉睡状态,某些部分已经觉醒。所以“长大”也并非不可言说。写到这里,笔者似乎陷入了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
是啊,我们的生活和作文学习又何尝不充满了矛盾呢?难的就是在矛盾中学习并求得成长和发展。所以,是否可以来一个折中,把这道题作如下的修改:请以“长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对“长大”的认识;题目自拟,字数五百。
改好题目以后,本文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是无止境的。笔者一直认为,写作的学习乃至语文的学习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我的精神状态。而在学习作文的时候,首先要学习的是真诚的态度,只有在生活中真诚地投入,认真地阅读、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
在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作文与生活的融合。他认为作文“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它“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犹如读书、学算一样”。所以,“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摘自《文心》夏丏尊、叶圣陶著,三联书店1999年11月北京第一版,17-18页)。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说得多么质朴而又深刻啊!是的,我崇尚一种先诚实为人,后真诚为文的作风。这可能就是我写下这篇小文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