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清晨,细雨如织,我们结束了成都两日的行程,
对于成都我只算是匆匆一瞥吧。
没有去《成都》里面唱的玉林路小酒馆,不知道春雨下的酒馆是何模样。也没有去孔明的武侯祠,杜诗圣的草堂……对于我这种自诩为文化人来说,白来了...
来成都其实是来学习的。
讲课的是个老外,跟我们说,成都是他最喜欢的城市,至于缘由,大概不是我这个才来了两天,其中一天还在室内学习的人能理解的。我对成都的印象也仅限于这一天的认识了。
我应该要提一下蓉城的,要不是在路上看到成都的出租车上都带了个蓉字,又顺手百度了下,我还以为蓉城是我们常德,毕竟常德有芙蓉王……是我孤陋寡闻了。
至于为什么叫蓉城,有不知道的朋友们,可以自己查,我就不越俎代庖了。
我看到成都街上到处都是蓉城的标志,心想,成都人应该是很为自己的文化自豪的。
这种自豪感在去熊猫基地的路上表现的更为突出。毕竟是国宝,不自豪反而奇怪了。
从熊猫大道站下地铁,再搭乘去往熊猫基地的直通大巴,走上几分钟就到了,一路上但见熊猫元素无处不在,连路灯的设计也直接参照了熊猫的形象,灯罩是熊猫的小爪子,看上去萌萌的。
我很喜欢熊猫基地的竹子,刚走进基地,通往熊猫别墅的路上,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竹子,整齐而不杂乱,竹叶遮天蔽日的,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拱形通道。
那竹子生的笔挺笔挺的,细细的,我却不知是什么品种。当然我也看到了江南很多的毛竹。同行的宁女士感叹道,熊猫真是好福气。我想到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感叹,果然是好福气。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这许多竹子的存在,游人虽多却不显喧闹。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形容午后的熊猫是很恰当的,后来看了别人的旅游贴,说的是最好早上去,那时候熊猫活跃度会更高一点。遗憾我们是下午去的,一连走过好几个所谓的熊猫别墅也没见着一只熊猫,只听得“嗯嗯”的叫声,闻其声,不见其熊猫。
终于听到一声欢呼,这儿呢,于是我们凑到一栋“别墅”边上,隔着玻璃看到了三只圆滚滚的大熊猫。
其中两只正趴在人工搭建的架子上睡的正香,另外一只则撅着屁股,正随地那啥…
这么多人围着居然一点不尴尬,自顾自的方便完,又慢悠悠的踱到竹笋堆里随手翻出一只鲜笋,便叉着腿,仰靠着,一只爪子抓着笋子,熟练的剥去笋壳,便嘎吱嘎吱的大嚼起来。
后来又在室外的活动场所见着了另外三只大熊猫,都在树上呼呼睡着,也不怕摔下来。
这么说起来,我也是看过大熊猫的人了,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啦!
熊猫基地也不只是仅有熊猫,还有其他的珍惜动物,比如红腹锦鸡,小熊猫等,这次可是一次性见着了。
宽窄巷子离我们酒店不远,步行一公里就到了。
白天我先和宁女士去了一趟,晚上从熊猫基地返回后,又陪着其他同事逛了一圈。
白天来的时候游人尚少,我们一路走过去,只觉得和其他地方的古街也并无多大区别,或许这样的地方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可能这样的地方对于当地人的感触会更深一些,我听到一位老先生感叹道,哎,都改成商铺了。可能他少时便居于此吧,却不知他有怎样的故事。只是这样的商业化却是不可避免的。
晚间的时候,路过一家戏店,瓦小姐便建议要不要进去看看剧,于是我们一行六人便在这儿停了下来,意料之外的,看到了川剧的绝活,换脸。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表演,我心中也是直呼爽快,倒是要感谢瓦小姐的提议了。
说起来,这样的商业化倒是带给了我们传统文化更多的栖息之地,是好是坏倒不好评说了。
一天的时间,倒是颇觉遗憾,最为遗憾的是没能多尝一尝当地的美食。以后如有机会,唉,也不知什么时候会有机会了,叹息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