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评价
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习作水平总体不错。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教师平时拓展还不够。
学生写通知的格式与用修改符号修改一题失分率高,原因为:一是学生对写通知的格式掌握不好,尤其是中间先写通知两个字,日期写在最后,基本格式,很多学生没有掌握。二是要求用修改符号给通知进行修改,部分学生本来不会写通知,对修改符号运用也不熟练,把两者结合起来,更增加了做题的难度和出错率。从本道题来看,教师在指导上要讲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要领,训练的广度上和灵活性上要加强,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练习,浅尝辄止。
课内部分主要考査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例如:赵州桥的构造方式、通道使用,学生不理解;三是根本不做答。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老师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
课外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画中心句这一道题答的还算可以。而对句子的理解虽然做答了但答案不贴切;有的学生根本不答。反映出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学生对句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训练力度不够。拟人句、比喻句、反问句的,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没有充分利用身边、课外资源,缺少实践运用的过程。
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从《我的植物朋友》《一次有趣的实验》,《守株待兔》细节描写,三个题目中选材,写植物可以通过平时的认真观察,写实验可以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写起来有话可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有的学生失分在于没有认真审题,例如:《一次有趣的实验》,重点是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学生没有把握重点来写。尤其是《守株待兔》,学生没有按要求把农夫从捡到兔子到最后一无所获的心理变化写出来,只是单纯把故事内容写了一遍。因此失分也不少。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努力的方向:
1、建议语文教师要严格执行本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三维设计教学过程,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指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按照语文教材的编排意图,不仅要抓好主体课文教学,更要完成“习作”中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好泡泡和问题提示。平时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阅读课和习作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教师要深入钻研、开发、使用教材,要有灵性、悟性和耐性,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学在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的同时,要积极向课外阅读拓展,并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增加学生积累的广度;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读推荐好书,帮助学生拓宽积累的途径。
4、素质成于习惯中。没有培养过程,就没有教育结果。教师一定要重视给学生创设各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某些环节上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发现语言的规律,培养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语文独立阅读和自能作文的能力。
四、反思
纵观语文试卷,我们感到: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教师没有站在系统性的教学高度来审视。在阅读教学中就文解文,教师重“教”不重“导”,学生所学知识不整合,缺乏促进持续学习的能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变学生“接受式学习”为“吸收式学习”,做到:引学生“悟”、教学生“法”、导学生“理解”、重学生“运用”、求学生“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