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逐渐长大,渐渐发现童话全是虚假的。奥特曼也是人扮演的,自己成不了超级英雄,无法拯救地球的时,构想的世界逐步的幻灭。
对美好的需求永远不会改变,长大后的我们逐步把幻想转移到了对梦中情人的期待。
假象中,他(她)会是你最完美的另一半。你缺失的东西,在他那里都会一一补足。
然而,真实的他很难完全成为你期待的样子,甚至相差甚远。前面提到过,渣的人会各种劈腿寻求新的期待。更多的人选择去改变对方。
我们继续参考《正面管教》中,对孩子的剖析。当孩子没有归属感,感觉自己不够重要时,他会做各种各样的的“坏事”,证明自己很重要。
在此,我有些反思。以前在家和妻子聊天时,孩子常跑来打断我们。现在想想,他是感受到了被冷落,内心感到了难过与孤独。我过去简单粗暴的认为,他年纪的游戏,显得幼稚与无趣,但那应该是他那个年纪最快乐的事,他想分享给我,而我却不恰当的拒绝了他。
推及至成人,其实我们同样喜欢用做“坏事”的方式,来获得关注,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保证归属感。于是便引发了与孩子相同的四种“偏差行为”。
一、引起注意。
看看我,求关注。女性的呆萌可爱、男人的勇敢有趣,皆是如此。目的是引起关注。这种行为,在早期的恋爱阶段效果很明显。不过彼此熟悉后容易失去新鲜感,而你发现自己不再被注意和欣赏时,会变得沮丧。尝试用各种破坏的方式,去争夺你的注意力。
注意,这里用的是争夺。对方的手段会显得极端甚至无理取闹。也就是我们常称为的“作”。相信这一点,不仅在夫妻之间有,孩子、父母也给你各种“找茬”。
二、权力斗争。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都听我的。失望感加重后,注意便升级为斗争,双方开始争夺的亲密关系中主控权战争。试图改变对方想法、话语权和行为,让你按照我的意志去改变。可任何人不希望被控制,由此产生了争吵。
从细小的牙刷怎么放,拖鞋怎么收,到消费怎么花,种种观点习惯的不同,开启了一次次的碰撞。
其目的,就是证明自己很重要,塑造心目中完美的他。优秀的另一半,可能会宽容接纳对方的小斗争,更多的时候,是双方都为了证明自己很重要,谁都不让。致使争吵进一步升级至报复。
三、报复心理。
你伤害我多少,我就反击回去。报复的倾向,在权力斗争时就有所体现。刻意伤害对方,会减轻自己的痛苦。
报复是一种快感。因为,要超脱自己的痛苦需要很大的努力,但借着报复来转移注意力却很简单。
随着争吵升级,彼此开始不再满足于口舌之争,逐步恶化成家庭暴力。
严重一些的例子,有的女性出轨原因,是因为老公出轨。试图通过同样的方式,去报复对方,转移伤痛。
四、自我放逐。
怎样都是无用的,还是算了吧。当你认为怎么也无法改变,对方让你身心俱疲时,会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状态,觉得就这样吧,我也不管你了、我也不说你了,反正谁也改变不了谁。
你放弃了挣扎,觉得自己是失败的、无价值的。有些人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夫妻,有些人则选择了离开。
我们看到的很多关于离婚的案例,大多存在于第四阶段的心理。
这四种偏差行为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前面两种是满足需求与期待,后面两种是当你认为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毁灭性行为。
和伴侣展开斗争,就是为了避免和拖延自己心中浮现的不愉快。这种痛苦的根源和我们幼时需求有着密切关系。
我们把曾经的痛苦都塞进记忆深处,假装忘记。其实它深藏在你的潜意识中,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这些潜意识的伤痛总会不经意间左右我们。
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当你打算正视争执背后的问题时,内心会告诉你将要面对的伤痛你承受不起。
其实,争吵是谁“开的头”、“谁的错”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是任何人的错,你们的争吵源于彼此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
也许你会认为幻灭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辩证的看,幻灭到真实的世界,不再存在于错觉,你会从“向外寻求快乐”中跳脱出来,内心充盈自给自足。
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觉察自己的心境状态并选择改变。
要时刻明白,你发展亲密关系的原因,你就会了解,你的目的并不是要伤害任何人。
至于具体如何做?我们下一期继续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