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设计喫茶店
用户体验之同理心

用户体验之同理心

作者: Mu_Xin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23:35 被阅读8次
「夜煌蝶」「Soraizumi」のイラスト [pixiv].png

什么是同理心?

对于「同理心」,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百度百科》

《同理心的力量》这部视频很形象地解释了同理心的含义:同理心激发连接,是与人一起感受的能力

同理心的特点

  • 接受观点,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或是认同他人的观点;
  • 不妄加评论
  • 看出他人的情绪
  • 尝试与其交流

用户体验中的同理心

在李叫兽的文章《正常人为什么无法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中,提到了两种阻碍我们站在用户思考角度思考的本能:

  1. 「自我视角陷阱」:我们关心自己,并想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发明家陷阱」:我们本能想改变别人的既有观念。

这样的现象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

自我视角陷阱

就拿每天我们的一日三餐来说,饿肚子的滋味大家都体验过吧,很不好受。

但是当我们吃饱饭再去逛超市的时候,买东西的欲望就大大降低了。明明是不久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饿肚子滋味,几十分钟之后便忘得一干二净了。

在自己身上即是如此,让我们体验他人的感受,简直是太强人所难了。

发明家陷阱

当朋友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可能是「不要伤心了,一切都会过去的,要向前看」之类的。

但是,我们能切身感受到朋友的心情吗?答案显然是不能的。

这时我们给出的建议是「指向未来」的,做出的是无意义的承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不明白对方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如何做到同理心?

要想做到同理心,就不得不暂时放弃「自我」,保持空杯的心态,同时要故意让自己不舒服。

  • 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障碍
  • 承认自己很多观点是不正确的
  • 暂时抛弃以前的认知

不仅仅在思想上改变,而且更要结合特定的背景。

设计师在设计界面的时候,更多的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思考「怎么做好看」、「怎么做才能提高用户体验」。但是用户实际上在使用的时候,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设计师需要问自己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设计出来的界面自己有完整体验过一次吗

为了模拟用户真实使用的场景,出现了很多的方法和工具,比如「用户体验地图」、「用户画像」、「用户同理心地图」等等,都是在帮助我们进入到用户的角色和使用场景中。

总之,重视同理心的重要性,能帮助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用户,做出有更棒用户体验的产品。


这是我确定一年目标后的第 29 篇文章,你们可以见证我是如何在我所处的 「怪圈」 中不断挣扎,并一步步跳出去的。

「天使なフランちゃん♥」「りかたん☆」のイラスト [pixiv].jpg

相关文章

  • 用户体验之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 对于「同理心」,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

  • 什么是用户体验的同理心?

    再说用户体验,重要事情不止三遍。 上一次是关于傻子的博弈,这一次说说根源。 其实用户体验最核心就是同理心。那么同理...

  • 用户体验的两个维度

    产品是水,用户体验是水流,是否通畅,满足用户体验需乖,则必须通过用户思维这根水管了。 用户思维应抓住痛点,有同理心...

  • 设计思维 Design Thinking

    1 移情 观察-互动-体验 调查、换位思考,同情心、同理心、观察客户需求,用户体验、互动、沉浸 设计师必须有善意,...

  • 交互设计中的同情和同理心

    概览:大多数用户体验专业人士都倾向于使用用户同情(sympathy),而不是用户同理心(empathy)。 作为用...

  • 梁宁《产品思维30讲》学习笔记(2)

    第一模块:同理心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愉悦与不爽 为什么要重视情绪? 用户往往无法分层次准确地说出他的体验,能展现...

  • 产品设计:如何提升需求明确的用户体验

    用户来源之一,搜索引擎。本渠道的用户体验分析,用“同理心”,根据用户访问路径的获得来分析。 体验了两个关键词“魔法...

  • 如何利用同理心进行设计

    用户体验是哲学,哲学便是生活.懂得生活的本质,才能创造出好的用户体验设计.- 小明。 设计师都需要有同理心,百度一...

  • 一篇文章精练'梁宁'产品思维30讲

    1.同理心从心理学出发,洞悉人性用户体验->用户情绪用户情绪:愉悦、不爽、愤怒、恐惧你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他的...

  • 梁宁课笔记

    1、微观视角1.1同理心2、中观视角2.1机会判断2.2系统能力2.3用户体验3、宏观视角3.1创新能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户体验之同理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vj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