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工作的单位附近,有一家面包店。近来,这家每次经过都如同空气一样视若无睹的面包店,吸引了我的视线。因为在午后,店外会排着一个七八米长的队伍。
这现象让我好奇。一打听,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作为一家门店,在总店配送之后,有一些产品是需要门店进一步加工制作的,比如说蛋糕。而在此制作过程中,除了“生产”出正品之外,必然会伴随着生产出一些边角料,这是一个“联产”的过程。当然,这些所谓的“副产品”一边角料,质量和口感以及新鲜程度和正品是一样的,只不过外在形象不佳。对于这些“副产品”,这家门店处理得颇为巧妙:将其混装在一个食品袋内,打包出售。而其主要的卖点,是价格非常便宜,几块钱可以买到一大袋。而出售的时间,大抵定在午后3时左右。面包店前的队伍,正是为此而来!
倘若不是用于送人,而是自己享用,这些蛋糕边角料是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的。扪心自问,倘若能够买到,我是愿意买的。但事实上,我从没买到过。因为我不愿意为此排那么长时间,我觉得不值得。换言之,对像我这样的上班族而言,买这些蛋糕边角料的时间成本太高了。
进而言之,面包店前的一幕,其实是一个重要话题的示范:不同的竞争准则,会有不同的获胜者。不难明白,在这家面包店,同时存在着两种竞争准则:一类是对于正品,采用的是市场的竞争准则,价高者得;另一类是对于边角料,采用的是排队轮购的竞争准则,先到先得。在前者,获胜者是那些愿意出价之人;在后者,获胜者是那些时间成本低的人。很显然,竞争的准则变了,获胜者自然也随之改变。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总能听到人们在表达他们的意见,无一不是义正词严的、慷慨激昂的,并假之以公正、平等、权利等诸如此类的崇高的名义。但细究其实,人们只不过是在争取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和竞争准则。人们支持或反对,往往是因为他们认为,在某种竞争中容易获胜或者容易失败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