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教育的话题

关于教育的话题

作者: 送柳音 | 来源:发表于2023-12-17 23:15 被阅读0次

          教育是一个亘古长青的话题,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人们就非常重视教育,东西方都是如此。今天教育恐怕是中国家庭最为重视,也最为头疼的问题。学生们花十几年时间接受教育,甚至为此失去了很多快乐。家长们则为了孩孩子的教育动用大量或全部可支配的财富,甚至为此牺牲自己的生活。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教育的成果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各种进步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归为教育的结果,各种社会问题也都和上一代的教育有关,因此怎样重视教育都不为过。不过,重视教育不等于能进行良好的教育,多投入时间和金钱也未必能取得好教育结果。教育自有其规律,不会因为我们心急或者增加投入就发生改变。

          说的教育,我们必须先搞清楚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教育目的和目标是两回事,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对什么人来讲,教育的目的都应该是让人明理。让人从蒙昧状态进入文明开化的状态,从依靠自身经验谋生的状态进入利用知识开拓事业的状态,用古希腊先哲柏拉图的话讲,就是完成一种转向,把人的灵魂从误解,谬误和偏见引向真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全方位的接受通识教育,了解各种知识,锻炼,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这个目的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人应该为自己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具体的,不同的教育目标对应不同的教育内容,比如对一个来自中下层家庭的孩子来说,掌握有效的,能够发挥自己专长的谋生手段,应该是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在达成这个目标之后,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可以作为第二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或者他的家长设置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他们就无法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因而感到迷茫,甚至怀疑每个人的目标。可以非常个性化,他不仅受限于自身的条件,也和其他生活环境及社会需求有关。在过去的两年里,很多人向我咨询过一件事,当一个国家或者社会需要让一半年轻人被分流到职业教育的轨道上,而不是鼓励所有人都读普通大学时,做个个体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很显然不是所有人都应该把进入普通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

          此外,好的教育要求合理的节奏和科学的方式。今天,在谈到教育的时候,大家经常会提到内卷这个词,这意味着在中小学甚至在大学学生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于是,很多家长甚至一些老师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让学生提提前学,或者让他们的课后多学点。根据我的管这种做法,在短期内确实有效,但效果不会持久。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甚至是有害的,如果看看世界范围内。亚裔学生在大学之前的表现和他们后来在科学工程和艺术领域的贡献,你就会发现早期的那一点点优势。在进入大学后荡然无存,甚至很可能很多人在进入高中后就后劲不足了。亚裔占了美国各顶级大学录取人数的20%以上,但是毕业后在精英人数中的比例却没有那么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教育的节奏。

          早在18世纪,著名思想家卢梭就提出对不同阶段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培养教授。不同的内容在艾米尔一书中,卢梭为不同年龄的孩子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这些教育内容和今天全世界中小学的教学大基本一致,这并非巧合。20世纪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研究发现,人从婴儿到幼儿再到少年和青年,心智是逐渐成熟的。他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教授与孩子心智发展一致的内容。如果过早,教授大脑难以接受的内容就会事半功倍。

          谈完了方法论,我们还是回到教育最终的意义,揭示教育是为了获得成长,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我一直认为,培养一个好的孩子,在智力教育方面,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但和好奇心善的意义自不必说,每个家长都希望拥有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友善的孩子,而不是一个聪明的逆子,一个人与人为善的人在社会上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最终过好一生,但是好奇心的重要性却被很家长忽视了,是实上人类几乎全部的文明成就,都和好奇心有关,失去了好奇心,人就变成了机器。如果一个年轻人有对世界的好奇心,他就会主动学习,反之如果一直被逼着学习,他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就算安。老师和父母的意愿学了,也是在被动学习效果比主动学习差还多。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除了需要接受智力上的教育,孩子还需要了解这个阶段应该知道的为人处世的常识。因为大脑发育的问题。七岁前的孩子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世界,很难体会别人的感受,因此可能会成为我们常说的熊孩子。这时,简单粗暴的批评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效果。相反,我们需要引导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7到12岁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关键时期,培养的好孩子就会很懂事,培养的不好,他们将来就可能会有认知缺陷。在这个阶段,如果一味的逼着孩子去刷题,去补习班。就可能会错过对他们心智的培养。近五年来,我越来越体会到家庭教育家约翰杜威学的教育及成长这句话的意义。教育的最终意义是让孩子在年龄增长的同时完成自身全面的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教育的话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zo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