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定保号换新的信用卡,早晨跑了一趟银行,想要少排队就得赶在开门那时候进去,只要不是月初老人们领工资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太多人。
到银行门口的时候差两分钟9点,时间刚刚好,有七八个老人已经等在门口了,锁好自行车站在远远的地方等着,不一会儿门准时开启。
老人们有序地排队进入,在保安的帮助下量体温,登记健康码,然后取号。有一个阿婆对保安念了好几次要戴口罩取号,就是没有做,保安的语气里带了几分责备,在阿婆走到等候区坐下以后还过去好几次提醒她,可是阿婆面无表情,手里哆哆嗦嗦的拿着几张票据。
猜想老人应该是没有戴口罩吧,刚好我多带了一个,本来是准备如果骑完车汗流得太多,回去的时候更换一个。于是我走过去,先用普通话跟她说口罩送给她用,她回了一句她自己有,过了几秒钟我才反应过来她说的是闽南语,于是也用闽南语跟她说:“在公共场合还是把口罩戴起来比较安全。”,阿婆听了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皱皱巴巴的口罩戴了起来,。
为了让她安心,我看了看她手里的号码纸条,她是9号,我是11号,告诉她还有5个号才轮到她,等轮到了我会提醒她的。阿婆点点头,有点感慨地说:“老了,最近头脑都不清晰,眼睛也不行了,记忆也差了。”,我笑着说:“都会这样的,平时可以十指梳头,头脑会清晰一些”。
停顿了一会儿,阿婆断断续续地说着,说她今年90岁了,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争着要她过去住,她都没有答应,因为这两年加入了基督教,每天要做礼拜,如果有人往生还要去逝者家里做仪式,要是跟儿女住在一起,每天都往外跑也不好。我对她竖起大拇指,称赞她高寿,而且有福气,阿婆也没有笑容,只是感叹自己老了。
一边陪她聊天,一边看着大屏幕,不一会儿就轮到她的号了,引导她来到窗口,大致把她的诉求告诉了银行柜员,然后就走开了。
等到轮到我的时候,阿婆还在办理,我办理的柜台就在她旁边,但柜员听不懂闽南语,两个人沟通有点障碍,不过幸好银行里也有听得懂闽南语的工作人员,在她和我的帮助下,花了很久终于办好了所有的手续(刚好今天我领银行卡也花了很长的时间),阿婆应该已经忘记我了,从我的身后慢慢走了过去。
银行里像这样的老人不少,在我和阿婆聊天的时候,一个和婆婆差不多年龄的阿姨见我很耐心地帮着阿婆,也和我攀谈起来,说旁边那个腰弯成接近90度的阿婆也是90岁,自己一个人住,自己煮饭,弯着腰洗地板,干什么都自己来,也没有依靠后辈,坚强得很。
听了以后肃然起敬,人向来是最坚强的,不管遭受什么样的逆境,都努力地活着,而且努力地活得更好,在这些老人的身上,接受衰老,自力更生,这不正是给我等后辈最好的示范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