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
职场中,要不要和领导走得太近?

职场中,要不要和领导走得太近?

作者: 27b99b9c22ce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14:20 被阅读23次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领导喜欢有才能的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帮助自己实现目标。职场是理性人的集合,工作价值取决于对上级绩效的贡献高低,能在自然界的重大变化中生存下来的动物,往往不是最强的,而是最具适应性的。同理,职场中如鱼得水或功成名就的,未必是最有才的,却一定是最善于“向上管理”的。马屁精们向上管理的意识值得辩证看待。

历史上的能臣贤相,灿如星辰,很多能臣贤相轻则落魄退出政治舞台,重则家破人亡凄惨收场,同样是不缺才华抱负、不缺赏识机遇。抱负得以施展又善终的,屈指可数,春秋时期的管仲算一个,靠的正是“向上管理”的能力。

第一步:懂人心,要钱、要权、要亲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管仲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心急火燎地改革,而是在齐桓公批评他不作为时,趁机要资源。他说了三句话:“贱不能临贵” 、“贫不能使富” 、“疏不能制亲”。(译:“地位低的人不能统治地位高的人”、“贫穷的人不能差遣富有的人”、 “跟君主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控制跟君主关系亲近的人”。)于是,齐桓公拜他为上卿,尊他为仲父,给他齐国一年的货物税。有句职场鸡汤,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很多工作能否完成及完成的好坏,这个“条件”至关重要。孔子也说:“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译:“管仲那么有才干,若是他得不到这三种权柄,那么也就不能使他的君主面对着南方成为诸候的领袖啦。”)

第二步:不强为,静等齐桓公觉悟

对齐国的发展战略,管仲和齐桓公是有共识的,但在路径选择上,俩人观点迥异。管仲主张先修内政,齐桓公年轻气盛,极力主张发展军事。他不顾管仲的劝阻,先后发动了两次对宋国的战争,均以失败告终。后来鲍叔牙都坐不住了,找到管仲质问他不作为。管仲说,“大王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不撞南墙不回头,还是等他自己觉悟吧。”确实如此,接连的失败没能让齐桓公反思教训,只一味归结为武力不够强大。很快又有了第三次。这次倒是赢了,但在和对方签订割地协议时,被对方大臣劫持,差点丧命。

痛定思痛,齐桓公终于认同了管仲的战略思路,真正把治国大权交给他。有了上级的完全信任,管仲才得以放开手脚,开展改革。短短几年后,齐国从一个莽撞好战的形象升级为公正、仁义又强大的天下霸主。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很多“忠臣”,虽是一心为公,却不注意方式方法,并未取得君主的真正信任,又一味向前冲,冲得勇猛,死得迅速。同理,在现代组织中,汇报时应注意:首先要让汇报的焦点和上司的目标期望保持高度的一致,必须让上司感觉到,大家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对汇报中所涉及到的关键人物的背景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汇报中作到必要的简洁;汇报时间、频率和地点的选择;尽量不要用第一人称,不要让自己的想法代替老板的想法;文字上要多用动词和有说服力的关键词,突出汇报的重点。

在成就上级的过程中成就自我的意识,谈逆向管理,不是鼓励大家阿谀奉承,而是以职业化的思维理解逆向管理,以建设性思维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在帮助上级成功的过程中,更好地成就自我,是每个职场人应该思考的。

具体来说,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明确目标和上级期望。服从。上级有更宏观的视角,要为整体利益负责。局部的失败,也许能获得全局上的成功。简单讲,就是你说的未必就一定对。即使上级错了,也不要损害上下关系。上级即使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做出错误判断,可以据理力争,却忌讳越俎代庖,挑战领导权威。服从不等于盲从。下级的产生,根本上在于老板分身乏术和并非无所不能,所以才需要通过授权和分工,以完成目标。一个善于逆向管理的下级,是上级遇到困难时,能主动提出解决方案供参考,而非“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干”的人。“凭风好借力,送我上青天”,善于逆向管理,让上级做你的东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场中,要不要和领导走得太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aq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