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朋友发的抖音视频中,一靓丽忧郁的女人,吟唱着“长长的路慢慢地走,身上的伤,轻轻地揉……”
“人长的漂亮,唱的也好听。”我问朋友这女人是谁。
“一个苦命的人,她爱人刚离世不久。”
看到朋友打出的这句话,返回去再听她唱的歌,感受和刚才有了很大的变化。感觉这歌声中揉进了悲伤和无奈,刚才看着很平静的表情,现在却好似看到她眼中隐忍的泪水,不由得揣度她唱这句歌词时的心情。
反复看了几遍,然后百度一下完整的歌词,这是一首伤感的歌,但知道了她唱的这两句的背景时,除了伤感还“听”出了"凄苦"。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首歌,不是因为歌唱得多动听,而是因为喜欢歌词,契合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呢。
“人生的路慢慢地走,身上的伤轻轻地揉。”本是表达相爱的人一路历经磨难,要互相搀扶,白头偕老。但知道了仿唱人的处境后,又仿佛“听”出了她独自舔舐伤口的心情。
从这事的感受中,想到了平时读书和对文章的理解。一篇文章有人说写的好,有人读不出感觉,其实这应是掺杂了读者的情绪,有的只是泛泛的看一遍,有的也许会品出作者也没有想到的内涵。
有人说我只给美文喝彩点赞,这话没毛病,读者都喜欢优秀的文章。只是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章,理解的程度不一样,评判优劣的标准也有差别。感同身受,触动了心弦,想不鼓掌都控制不住。
说到鼓掌,不由又想起开会和演讲。开会时领导讲话,人人鼓掌,有的还拍的特别起轻,散会后却会询问别人刚才领导讲了什么。这人鼓掌只是出于礼貌和附和,并没有在意讲话的方式内容。这和不阅读文章,就竖起大拇指夸作者写的好是一个道理。
所以,一篇文章不能说谁说了好就一定跟着说美,你得看看自己是否能读得下去。想细品文章,了解写文的背景,也有助于挖掘文章的精妙之处。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多读其文章,就是一条途径。读的多了,看到其文字就明白了其表达的意思,懂了此文就是收获。因为有收获,也就会主动去阅读,去评论,去点赞,无形中也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并关注作者的更文动态。
优秀的作者比比皆是,优秀的文章读不尽品不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阅读称赞,但不能因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口味”定文章的优劣。
读书品文。只要能触动内心,有强烈画面感的作品,不论作者是谁,在我心中都是最美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