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罗马五帝的《沉思录》:虽然啰嗦,却有尧舜之风,能超越明治维新

罗马五帝的《沉思录》:虽然啰嗦,却有尧舜之风,能超越明治维新

作者: 泠江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14:19 被阅读0次

    当你拿到《沉思录》这本书准备开始阅读时,你可能很快就会遭遇一些难题。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本书?是一本哲学书吗?为什么充满人生格言?难道人生格言的组合就是哲学吗?

    1.作者及创作背景

    《沉思录》的作者是罗马帝国史上著名的“五位好皇帝”之一,马可·奥勒留。喜欢看电影的观众已经在《角斗士》见过他,他便是影片一开始的带领士兵抵抗外敌入侵的那位皇帝。

    (马可·奥勒留。电影《角斗士》,2000年)

    “五位好皇帝”的概念最早来自于马基雅弗利《君主论》,五人先后相继,使罗马帝国得到了近一百年的和平与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富裕,与之前一百年的腥风血雨成很大的对比。他们分别为: 涅尔瓦(96年—98年)、图拉真(98年—117年)、哈德良(117年—138年,“勇帝”)、安东尼·庇护(138年—161年,)以及马可·奥勒留(161年—180年,“哲学家皇帝”)

    马可·奥勒留生于公元121年,他年少的时候就很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好。当时的罗马贵族或有钱人家的孩子都要学习各种体育运动,他也学过,据说表现不错。

    当时罗马的皇帝是哈德良,他很看中少年时的马可·奥勒留,觉得这个年轻人品德端正,为人又很诚恳,所以非常欣赏他。于是哈德良皇帝便做了一个决定,收养马可·奥勒留的姑父当自己的继位者,但条件是姑父也要收养马可·奥勒留当养子。这样哈德良皇帝驾崩以后,就由马可·奥勒留的姑父登基,等到这个姑父驾崩以后,就让马可·奥勒留去当皇帝。

    打个比方,尧对舜说,洒家可以让你当首领,但你必须保证禹那个小子继任你的位置。

    这也是当时罗马的一个习惯,并不是任命自己的儿子去继位,而是由皇帝选一个人来继位。这个时期的罗马皇帝后来被历史学家认为特别优秀,因为这种继位的方式有点类似于“禅让”而不是依靠血缘世袭,让人感觉这样选出来的继承人都是出类拔萃的,而马可·奥勒留也是最后一位用这种方式得到皇位的人。

    (马可·奥勒留,161—180年在位,一位比他的帝国更完美的皇帝。)

    马可·奥勒留皇帝戎马一生,辛苦劳碌,一方面要对付来自东方的安息人,另一方面要对付来自北方的蛮族入侵,同时还要提防内部有人叛乱。加之国内台伯河洪水泛滥,还闹过几次地震,更严重的是还遭遇了大型瘟疫,使得罗马帝国的人口锐减,贫困加深,经济日益衰落,即使马可·奥勒留以其坚定的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后十年,他很少待在罗马,而是在帝国的边疆或行省的军营里度过。《沉思录》这部写给自己的书,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大部分就是在这种鞍马劳顿中写成的。

    (美剧《权力的游戏》)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是本什么样的书?《沉思录》最初的书名不叫《沉思录》,也从来没打算要出版。最初的原始稿本叫做《给自己》,换句话说,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看的书。这与许多哲学家的哲学笔记不一样,像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笔记是为了要发展一个哲学观念,里面有很多严密的论证或一些灵光一闪的点子,但这本书没什么论证,也没什么原创性的见解,大部分内容都是重复以往哲学家说过的事情。例如在第四卷中,他写道:

    时间好像一条由发生的各种事件构成的河流,而且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因为刚刚看见了一个事物,它就被带走了,而另一个事物又来代替它,而这个也将被带走。

    这里便化用了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左)与第根欧尼(右);拉斐尔《雅典学园》片段)

    同时,这本书它也不像日记。日记是一种记述自己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文体。但这本书除了“卷一”描述了一下他的生平,感谢恩师、家人、亲友之外,就没有什么自传色彩了。这便牵涉到斯多葛主义的一个修行方法:用写作来修行。

    2.理论核心:

    斯多葛派的创始人是芝诺,因为芝诺通常是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聚众讲学,故该学派称为画廊学派或斯多葛学派。

    芝诺就是我们在中学的哲学教材里了解到的“飞矢不动”理论的提出者。斯多葛派认为世界理性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所谓"世界理性",就是神性,它是世界的主宰,个人只不过是神的整体中的一分子。所以,斯多葛学派是唯心主义的。它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物发生都有其必要性,因此当命运来敲你家大门时,抱怨也没有用。他们认为,我们也不能为生活中一些欢乐的事物所动。(这仿佛就是在对我们说,别在意伤痛,别沉浸欢乐,天哪!那不是麻木了吗?)

    (芝诺,斯多葛学派创始人)

    你会说,你别忽悠我了行不行?好家伙,我每天都面临着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你居然还叫我别沉浸欢乐?那我活着干嘛来了?

    其实不然,老头子只是想说要我们学会客观认识伤痛与欢乐,这样才会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因为每一个伤痛背后都隐藏着这个伤痛失去后的欢乐,而每一个欢乐背后又隐藏着这个欢乐失去后的伤痛。我们只有清醒的正视每一个得到和失去,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生活。这才是老头子想要表达的。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太多,信息爆炸和信息闭塞都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障碍。斯多葛学派倡导的用“写作来修行”在今天看来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斯多葛学派的教义简单出来概括就是,宇宙在你心中,要遵循宇宙的理性也就是遵循自身的理性去生活。“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

    3.不成体系的哲学:

    如果你熟悉哲学,或者是仅仅熟悉哲学的发展史,你会发现斯多葛学派乃至整个古罗马哲学在哲学史上都是不被重视的,因为它们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斯多葛主义虽然不像现在的哲学体系那么严密,今天的哲学是一种严密的逻辑体系,要有论证,要处理一些所谓很专业的哲学例如理性的限度在哪里等等。

    (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萨特用了一系列的论证阐述存在的荒谬性)

    这些哲学家的著作对我们可以说太晦涩甚至太阴暗了。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容忽视:

    作为人,无论你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无论你有没有信仰,你还是有精神需要的。

    当时的哲学首先是指导人们的人生目标在哪里,怎么样为人处事,当人们学一套哲学时生活方式和风格是否会被改变,等等。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不只是一套系统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它会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指南而存在。如柏拉图《苏格拉底对话录》记载的苏格拉底喜欢和朋友一起讨论问题便是一个体现。亚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和柏拉图的学园派都是提供言传身教来传递哲学思想。而斯多葛学派便是以写作来修行。

    (拉斐尔《雅典学园》。柏拉图创办的雅典学园,中间红衣者即为柏拉图)

    4.“陌生化”的写作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沉思录》是一位罗马皇帝写的,罗马人的官方语言是拉丁文,但是这本书的原稿却用希腊文,当时希腊文在罗马帝国属于哲学语言,是高尚的语言。就像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很多宫廷大臣都流行讲汉语,因为汉语对他们而言属于高尚的语言。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份报刊。其中掺杂着大量汉字,这与当时汉语的流行程度是分不开的)

    想一想,皇帝写给自己的东西,本来可以用母语拉丁文来写,但是偏偏用希腊文,就是为了用属于哲学的语言和术语隔一层来反省自己,跳出来用一种陌生的语言来检视自己。因为陌生,所以有距离,你看自己可能会看得更客观、更清楚。

    他的这种写作方法常常包含一种想像的实验,这也是斯多葛学派修行的方法。作为一个皇帝,会遇到很多人歌颂他,有很多被爱戴和拥护的机会,而在这种时候,他就用了一种想象的实验来提醒自己。例如“那对身后的名声有一强烈愿望的人没有想到那些回忆他的人自己很快也都要死去,然后他们的子孙也要死去,直到全部的记忆都通过那些愚蠢地崇拜和死去的人们终归湮灭无闻。”

    接着他又叫自己考虑:“考虑一下维斯佩申的时代,你将看到所有这些事情:人们婚育、生病、死亡、交战、饮宴、贸易、耕种、奉承、自大、多疑、阴谋、诅咒、抱怨、恋爱、聚财、欲求元老和王者的权力。而这些人的生活现在已全然不复存在了。”他这是在想象古代那些名声显赫的人,即使有过伟大的功业,但是他们都死去了、消失了,我今天记住他们,但是将来我也会死去。

    意大利画家Vincenzo Camuccini画作《刺杀凯撒》,凯撒在元老院遭到刺杀。)

    5.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便是重复啰嗦,你常常会看到同一句话或类似的话不断重复出现。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场景是不断重复的,所以他需要常常提醒自己。

    就像圣经里面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与他是一样的。我们在初入社会时常常会怀着一腔热血,坚信正义的存在,是一个满怀信心的“理想主义者”。但在遭遇困境与绝望时,我们时常会怀疑自己所坚持的东西,甚至你会开始怀疑“真善美”是否真的存在。有的人慢慢地变得麻木和冷血,有的人选择了“破罐子破摔”,选择同流合污、为虎作伥。马可·奥勒留也会常常遭遇这些困境,所以他才会一再地告诫自己。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我们在遭遇困境与绝望时也要记得怀着无条件的自信,不断地观照自己鼓励自己。

    6.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不成体系的哲学为我们认识哲学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哲学并不只是书中那些晦涩的理论,哲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用把哲学当作是哲学家和教授的事,哲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哲学它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周易》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无论你是比较喜欢唯物还是唯心,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你都要记住马可·奥勒留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生存方式。

    《沉思录》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甜美,忧郁而高贵。近两千年前有人写下了它,两千年后也一定有人会去读它。

    7.一生的道路

    “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

    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万事万物都是流动的,斯多葛哲学的精神教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你了解这一切以后,你就知道什么地位,权力呀,都只是虚妄。这些东西迟早都会消失,你真正能够把握的只有你自己的人生,和你自己道德上的良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马五帝的《沉思录》:虽然啰嗦,却有尧舜之风,能超越明治维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gx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