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也种子,败也种子

成也种子,败也种子

作者: 夏潇晗 | 来源:发表于2022-06-09 11:57 被阅读0次

    1.

    佛教中的种子之说,原为一种譬喻,最早见于杂阿含经。

    瑜伽师地论中,立阿赖耶识为‘种子识’,并谓此识能生色、心、善、恶等一切诸法,而藏有一切种子。

    种子也是一种特殊的习性,故又称习气或余习。

    种子可分两种:

    能产生诸现象(众生之迷界)者,称为有漏种子。我们这节课所说的种子,指的就是有漏种子,对应有漏智慧。

    能生菩提之因者,称为无漏种子。对应着无漏智慧。是一种大圆满的状态。

    2.

    至于种子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1)天生便有。  (2)后天养成。(3)前两种说法相结合。

    其中,唯识宗主张第三种。

    其实,关于种子由来的说法,跟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天存在的种子,就相当于人性中天然的那一部分,是由人的自然属性(或物质属性)所决定的,正所谓食色,性也。

    而孟子的四心说(精神层面),与后天所形成的种子属性相类。

    3.

    关于种子属性的举例

    (1)

    楚霸王项羽,出身高贵,是楚国贵族,自小受到的是贵族教育,所以有着贵族的通病——傲慢和自以为是

    项羽本身便是一个英雄,武艺高强,倒是也有傲慢的资本。但正是他的傲慢和自以为是,以他错过了杀死刘邦的最佳时机,放虎归山的结果,是自刎于江边,原因不过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这个自杀的原因,是不是也很有贵族意味啊,那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能伸不能屈。

    但这两个种子有没有给他带来好处呢?肯定也是有的。他的出身好又有本事,确实有傲慢和自以为是的资本,但这是在他成为楚霸王之前。他的问题就在于地位变了,习性的种子却没有变,也就是没有相应的成长,最终不适应这个变化,成为了失败者,连命都没有了。

    所以,我们的种子虽然为我们带来过这样那样的好处,但如果我们不去改变,一味依赖习性的种子,按照以往的惯性去做事,下场怕是也不会尽如人意吧。

    (2)

    明太祖朱无璋,出身寒微,是地地道道的贫家子弟,父母兄弟都是饿死的,可见小时的日子是多么艰难。所以,他身上最大的种子属性便是多疑和自卑

    因为这两个种子,他想方设法地废除了帝制以来的丞相(宰相)一职,将权利进一步抓到自己手上,也正因为这个改变,使得有明一代出了各种奇葩的皇帝。就连在他手下做过丞相的李善长和胡惟庸,也都不得善终,抄家灭族祸及家人亲朋。

    洪武四大案共牵扯了十几万人,光一个蓝玉案就牵连了当时几乎还在世的所有功臣,把手中有军权的武将一网打尽。从此便开启了明朝重文轻武以文御武的局面。

    我们一般人的多疑,可能不会象一代帝王这样血流成河,但一味的猜忌,也是害人害自己。

    所以,学会信任很重要。信任别人其实就是信任自己的生命。

    自卑也是一样。在朱元璋刚刚起兵的时候,自卑会让他不做出头鸟,积蓄力量,最终一飞冲天。但成为帝王之后,若没有足够的自信,便日日疑心这个要反那个也大逆不道,这样一来,他手中的权利又没有人可以制衡(相权没了),其后果不仅是那些冤死的大臣及其家人,正是祸及国家社稷天下黎民。

    帝王将相是这样,我们普通人也是如此。既然已经过了河,那就要学会放下,别再背着这些种子到处跑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也种子,败也种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hm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