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被看见
昨晚九点多,收到一家长的短信,大意是,自从我教了她的孩子后,她的孩子写字进步很大,也有机会上台展示自己了。她感谢我对孩子的用心,感谢我给每个孩子公平的机会,感谢我对孩子的鼓励。
收到她的短信,我很开心,我对孩子的付出被看见了。我的用心得到了回应。
我感觉我与这个家长心心相通,我意识到,她的孩子这个学期的巨大进步,其实是家校合力的结果。我坚持我的教育理念,她坚持她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谋而合。
我们爱孩子的方式是一致的。
其实,在艰难的一线教育中,作为老师,我特别需要这样的“看见”,因为,这会给予我源源不断地动力,我不仅会对她的孩子更有信心,更为关注,更会激发我对工作更大的热爱和信心。
收到她的短信,想到这些,我想起昨天课堂上发生的一切。
02昨天之前的前几天的改变
昨天,于我和我的学生而言,是有变化的一天。
其实这些天,我一直在寻求改变。我喜欢有活力的课堂,喜欢孩子们热情洋溢的笑脸,喜欢灵动、温暖、美好与爱……
其实这周,两个班的早读已在改变,我让孩子们找自己的同伴去读。我发现他们早读时朝气蓬勃,同时,我也发现,有的孩子喜欢一个人读,有的孩子根本找不到伴,有的孩子好朋友太多。我还发现,学习优秀的孩子找的伴也优秀。学习后进的孩子找的伴也后进。我的发现,意味着问题,也引起我的思考,更会激发我努力去帮助,努力去改变,改变自己,进而努力影响孩子,哪怕我能做的微不足道,但,若我尽我所能,能够在现有的处境下,给予孩子们“最不坏”的教育,于我而言,也心安理得,也能坦然给自己交代了。
其实这周,我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也在改变。我与后进生的家长(无力改变的)采取“给我帮助”的方式,请他们帮我干活:给孩子整理错别字等。给优秀的但责任感不强的家长(可以改变,但需要我敲打的),我则采取“真诚表达不满”的方式。他们意识到我的不满,也会真的去改变。我向来是耐心的,若向来耐心的我不高兴了,他们懂得,那他们是必须要改的。我还会一反常态(不再耐心私聊),在班级群里点名屡次不写家庭作业的孩子,同时,告诫他们的家长,对孩子,要爱也要严格。一番大道理下来,悟性高的家长,总是能看懂的,悟性不高的,我还得费尽心思,使出我的十八般武艺,“软磨硬泡”了。
03昨天的改变
其实昨天,我上古诗课。也有一些改变。在四班上早读的时候,我让愿意上台的孩子上台带读。敢于上台带读的孩子都得到一个贴纸奖励。四班是我一直带上来的。他们也知道了我的脾气。胆子大的也多些。一个早读,近二十个孩子带读,其他孩子跟着读得很来劲。当然,碰到带读时朗读得特别好的孩子,我当场引导,何谓读得好,于是,模仿、示范、停顿、有感情……之类的,就在孩子们的带读中都点拨到了。其他的带读水平一般的,就纯粹是当作一次勇敢锻炼自己的机会,只要孩子们敢上台,就很不错了。孩子们有了上台展示的机会总比没有好了。况且,每一个自信、勇敢的孩子又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上台展示自己、被鼓励被看见的结果?
在一班的课堂上,我也给了孩子们上台展示带读古诗的机会,虽然只有不多的几个孩子上台带读,但我也看到了新鲜的面孔。比如,昨晚发信息给我的这个家长的孩子。后来,我给孩子们讲古诗,我从引导孩子们详细地总结学古诗的方法(读古诗,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开始。对照着学古诗的方法,我带着孩子们学了《夏日绝句》。随后,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出塞》和《凉州词》。用这样的方法,在一班上课,是可行的。四人小组学习,他们讨论得热烈,也学得扎实,他们大多数买了资料书,在“明诗意”这个环节,若找不到注释、看不到插图……还可以查资料来明白诗句的意思。本来,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组上台展示的,但是,很快就下课了。因为一班只有一节语文课。但这样的课堂,我已相当满意了。
只是,在接下来的三四节课,在四班,我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一来,四班孩子的规矩意识有待加强。二来,四班的孩子没有几个买了学习语文的资料书。所以,在“明诗意”的这个环节,几个孩子讨论下来,发现找不到注释,也无法从插图里发现什么……就不知所措了,只能胡乱猜测诗句的意思。但愿意去猜测也算不错,若有资料书辅助,更完美。因为有两节连堂,所以,四班有两个组的孩子上台展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在展示环节,小组内优秀的孩子代替了其他的孩子。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我需要做的是不断细化小组合作中每个人的分工,还有,加强对小组内每个孩子的分工指导。
04总结
昨天课堂上这样的改变依然给了我欣喜,在一班,我看到了教学改革的更多可能性。在四班,我则需要在他们状态好的时候实行教学上的小步骤改变。
昨天课堂上最大的改变是:孩子们在真正地主动学习,我只是点拨者,引导者。我不再总是站在讲台上讲了,孩子们也不再总是被动地听和做笔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