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笔者王升请你多多指教。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慎重对待:祭祀、战争、疾病。】
“齐”通“斋”,古代祭祀时换洗衣服保持整齐清洁,佛教中还有吃斋的说法,所以斋也指祭祀。孔子重礼乐,因此对待祭祀很慎重,但这并不是说孔子迷信迂腐,而是对祖先的敬畏和追思,也不是宣扬鬼神论,孔子谈到鬼神说过“敬鬼神而远之”。
对于战争,孔子更加慎重,并且拒绝谈论战事,曾经卫灵公问孔子打仗的事,孔子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卫灵公想要发动战争,这与孔子周游列国的初衷相悖,于是孔子第二天便离开了卫国。
谈到疾病,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都是拒绝的,更何况孔子所处时代医疗水平更低,得病基本意味着死亡,不得不慎重,只有爱惜身体才是真的爱自己,才能担起家庭的责任。论语乡党篇有这样一段描述:“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估计季康子给的是某种补药,但是孔子只是拜谢并不胡乱塞进嘴里,因为无论有病没病,乱吃药终究不妥,正如古人所讲“是药三分毒!”
孔子所慎重的三件事在今天依旧适用,死亡、祭祀都算得上“斋”,亲人朋友的离世要慎重,清明祭祀祖先也要慎重,我不知魂魄和来生是否存在,但慎重对待是尊重和敬畏的体现。说到战争,中国近一百多年经历了多次内外战争,无数先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今中国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着和平,但是地球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大环境并不太平,因此谨慎对待战争既能抵御也能防御。再谈到疾病,说小一点是威胁个人生命,说大一点疾病改变历史也不为过,因为有过此类事件。1347年到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鼠疫,也叫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1/3的人死亡改变了欧洲历史;近一点的西班牙大流感于1918年爆发,最终导致近1亿人死亡,而当时世界总人口17亿,不得不说疾病的可怕,该当慎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