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共4卷28章。第1卷写苏东坡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第2卷写他的壮年时期,第3卷写他的成熟阶段,第4卷写他被迫害后的流放生涯。该书对苏东坡的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学生活等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
推荐书籍
思维导图
书摘
若与西方相似之人比较,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 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近。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论,颇像英国的小说家萨克雷;在政坛上的活动与诗名,则像法国的雨果;他具有的动人的特点,又仿佛英国的约翰生。
东坡六岁入学。这个私塾不算小,有学童一百多人,只有一个老师,是个道士。苏东坡那副绝顶聪明的幼小头脑很快就显露出来,在那么多的学童之中,苏东坡和另外一个学生是最受老师夸奖的。那个学生是陈太初,后来也考中科举,但是出家做了道士,一心想求道成仙去了。陈太初在晚年时一直准备白昼飞升。一天,他去拜访一个朋友,朋友给他食物、金钱。他出门之后,把那食物、金钱全散与穷人,自己在门外盘膝打坐,在不食人间烟火之下,就准备脱离此红尘扰攘的人间世。几天之后,他呼吸了最后一口气就不动弹。那位朋友叫仆人把他的尸体移走。但是当时正是新年元旦,在一年如此吉祥的日子,仆人们不愿去搬运尸体。但是死人说了话:“没关系,我可以自己搬运。”他立起身来,自己走到野外,在一个更为舒适的地方死去。这就是一般所谓道家修炼之士的“白昼飞升”。
老苏名洵字明允,号老泉,老泉是因他家乡祖茔而得名。
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这个号是自“东坡居士”而来,“东坡居士”是他谪居黄州时自己起的,以后,以至今日,他就以东坡为世人所知了。中国的史书上每以“东坡”称他而不冠以姓,或称“东坡先生”。他的全集有时以谥号名之,而为《苏文忠公全集》——宋孝宗在东坡去世后七十年,赠以“文忠公”谥号。文评家往往以他故乡名而称他为“苏眉州”。
小苏名辙字子由,晚年隐居,自号“颍滨遗老”。因而有人称他为“苏颍滨”。有时又因其文集为《栾城文集》而称之为“苏栾城”。栾城距北平以南之正定甚近,苏姓远祖二百年前,是自栾城迁至眉州的。
欧阳修( 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世称欧阳文忠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又喜奖掖后进,苏洵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粲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合称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自白帝城至黛溪称瞿塘峡,巫山至巴东县官渡口称巫峡,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称西陵峡。两岸峭崖壁立,水道曲折多险滩,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
西陵峡号称“据三峡之门户,扼川鄂之咽喉”,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为三峡最险处,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对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的建成,水势已趋于平缓,只是绮丽景观如旧。
在仁宗嘉祐六年(一〇六一年),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权联署奏折公文。在唐朝,因行地方分权之制,形成藩镇割据,国家颇蒙其害,最后酿成叛乱,陷国家于危亡,而藩镇大员每为皇亲国戚、朝廷诸王。宋代力矫其弊,采用中央集权,武力环驻于国都四周,并创行新制,对各省长官严予考核节制,其任期通常为三年,因此时常轮调。
有人把李白与苏轼做过一个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与李白一样,苏轼也算得上是北宋一代最为豪放的文人,但他仍比李白细腻得多,内向得多,也往往在狂放之余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慎静以处忧患’,正是苏轼人生哲理的核心。”
祷告不灵永远无法证明,因为根据佛经,若出什么毛病,总是祷告的人不对,通常是他的信心不足,所谓“诚则灵”,便是此意。所有的神都必定是灵验的,否则便无人肯信了。再者,祷告也是人根深蒂固的天性。祷告,或是具有祷告的那种虔诚态度,毕竟是很重要的,至于是否灵验,那倒在其次。
倘若明理是人最高的本性,神明也必然是明理的,也会听从劝告,也会服理。但是在苏东坡几篇论到天灾的奏折里,他也按照中国的传统指出来,朝廷若不废除暴政以苏民困,向神明祷告也无用处。这就是中国凭常识形成的宗教,这种看法就使中国古籍上有“尽人事,听天命”的说法。在知道了中国人所有的愚蠢行为之后,这种谚语又让我重新相信中国人毕竟是伟大的思想家。
苏东坡的妻子以二十六岁之年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
妻子死后,次年四月老父病逝,时为英宗治平三年(一〇六六年)。苏洵已完成了《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居丧期满后,苏东坡要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续弦。新娘是前妻的堂妹,王锡的女儿。
苏氏兄弟在神宗熙宁二年(一〇六九年)到达京师。从那年起,中国则在政潮汹涌中卷入新社会的实验里,而此一政治波浪所引起的冲击震荡不绝,直到宋朝灭亡而后已。
在中国四千年的历史上,有四次变法,结果都归于惨败。最成功的一次是法家商鞅的法西斯极权主义,因为商鞅的学说由秦始皇——万里长城的筑造人,认真地实行出来。这个早期法西斯学说有二大特色,一为崇武,一为重农,但是这两项仍是合而为一的,因为商鞅坚信有勤苦之农民乃有勇武之精兵,中产阶级的商人贸易者,应当力予制压。但是,尽人皆知,那个威力强大的军事组织依照此一学说建立,随后发展起来,且使秦国的专政之君统一了全中国,正当这样的政治学说要应用于全中国之时,一个庞大无比的帝国真是出人意料,竟在数年之内崩溃了。
另外有两次激进的改革,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在王莽当政时。前一次是按照桑弘羊的国家资本财政论,虽然战争绵延,国库赖以增富,但是终以几乎招致叛乱而废止。后一次则因王莽被推翻而新政亦成泡影。所以,如今王安石变法成为第四次失败,固不足为奇。
商鞅的变法为秦始皇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不过这个过程是在残酷压榨民众的条件下完成的,尽管秦始皇采取了种种巩固统治的措施,希望能使秦朝千秋万代绵延不休,但 15年后,才传到第二个皇帝秦朝就灭亡了。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对于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历史上的评价多有不同。列宁就认为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新政是由神宗熙宁二年(一〇六九年)开始,大约八年之后闹得天怒人怨,王安石本人和皇帝都十分心烦,二人彼此之间也不愉快。
最重要与最为人所熟知者共有九项,为方便计,今归纳为三组。有三种国营企业、三种新税、三项管制人民的登记制度。三种国营企业是均输法(国营贸易局)、市易法(国营零售店管理局),以及利息二分实收三分(加上申请和登记费)的青苗法。三项新税收是免役钱、商税、所得税。登记制度是把国民组织起来,编成十家为一组的征兵单位(保甲法);重新登记土地和马匹(方田均税法与保马法)。
宋代的募兵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同时,为了防止人民暴动,在发生灾荒的地方,尽力把灾民招募为兵。然而,募兵制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负担,而且应募的多是泼皮无赖,而灾民为兵又老弱无战斗力,这也让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武备最废弛的朝代。
宋神宗,名赵顼,北宋第六代皇帝。即位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又称熙宁变法。但变法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以失败收场,不过新法还是维持了将近20年。
王安石在世时,他在文学界是以“三不足”为人所知的。“三不足”就是“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宋史·王安石传》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未言及苏轼所赠。
当权派
王安石(拗相公)
神 宗(雄心万丈的皇帝)
曾 布(活跃的政客)
吕惠卿(声名狼藉,后出卖王安石)
李 定(母丧不奔,后弹劾苏东坡)
邓 绾(两面人,先后服侍吕惠卿和王安石)
舒 亶(与李定同弹劾苏东坡)
王 雱(王安石之子)
谢景温(王安石姻亲)
蔡 卞(王安石女婿)
章 惇(后为苏东坡敌人)
吕嘉问(王安石手下的贸易霸主)
反对派
司马光(反对派之首,大史学家)
韩 琦(元老重臣)
富 弼(老臣)
吕 诲(第一个发动攻击的人)
曾公亮(脆弱人物)
赵 抃
文彦博(老好人)
苏东坡
苏子由(东坡之弟)
范仲淹(伟人)
孙 觉(高俊,易怒,东坡密友)
李 常(矮壮,东坡密友)
刘 恕(性火暴,东坡至交)
吕公著(美髯,曾与王安石为友)
韩 维(出自世家,曾为王安石好友)
程 颢(理学家,“二程”中的长兄)
刘 挚(独立批评者,后与东坡为敌)
其他御史
郑 侠(负重任之宫廷门吏,王安石因他而败)
司马光( 1019—1086),我国北宋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他最为世人称道的是辉映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开创了时经事纬的编年体通史的范例。司马光的政治主张虽然偏于保守,但王安石变法中出现的偏差和用人不当等情况却从侧面证明司马光在政治上还是老练稳健的。
单以排除御史台的异己一事,就足以削弱对他的支持力量,也引起朝廷领袖的纷萌退意。在中国,监察制是朝廷一个历史悠久的制度,其作用就是代表舆论时时对当政的政权予以控制或批评。
这种监察作用在政府的人事和政策上可以引起变动,不过其方法并未明确予以规定,其作用与现代的新闻舆论大致相似。古代此种制度之异于今日者,就是此等监察机构及其反对权,并无明文规定受有法律保障,只是传统上认为明主贤君应当宽宏纳谏,至于皇帝重视他那明主贤君的名誉与否,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倘若他不克己自律,他可以降旨把御史降级、惩处、折磨,甚至全家杀害。有些皇帝确是如此。身为御史者在个人毫无法律保障之下,却要尽职责向朝廷与皇帝进谏规劝,处境是既难又险。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御史肯定非包拯莫属了。他在仕途期间,虽没有同朝为官的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在文学史上的辉煌地位和政治上的坎坷经历,但他为人做官的品行道德和正直名节在民间广为流传。包拯故后,获得了仁宗御赐“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极高评价。
朝廷之上,现在是一片骚乱。神宗熙宁二年(一〇六九年)二月,制置三司条例司成立,七月实行均输法,九月实行青苗法。数月之内,众人对当权者的意见,由期待而怀疑,由怀疑而迷惑,由迷惑而愤怒、恐惧。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晚年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最终也导致他在神宗熙宁四年( 1071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完全隐退。
一是孟子所说的君权民授,一是为政当容清议。
熙宁四年(一〇七二年)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在随后八九年内,他始终在杭州、青岛附近的密州以及江苏的徐州为官,无不政绩斐然。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淮阳)充任教授,淡泊自甘。
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立场相同,二人个性则迥然相异。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
在文学风格上,也有一种差异——就犹如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东坡像威廉,子由像亨利。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
苏辙( 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他的散文,如苏轼所说,“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孟子(公元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宋神宗熙宁四年( 1071年),由孟子的言论汇编而成的《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最终也成为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徒善不足以为政”出自《孟子·离娄上》。
苏东坡携带妻儿来杭州,是在神宗熙宁四年(一〇七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馆位于凤凰山顶,南见钱塘江,出海的大船出没于江面;北望西湖四周环山,山顶隐没于白云中,庙宇与富家别墅点缀于山坡之上;东望钱塘湾,但见惊涛拍岸。
苏东坡两度在杭州为官,不仅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也留下了勤政爱民的佳话传说。除苏堤以外,宝石山麓望湖楼、大麦岭题名刻石、龙井过溪亭、吴山感花岩诗碑等都是与苏轼直接相关的景物,他关于西湖的诗文著述已成为西湖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夏代把监狱称为“夏台”,周代的监狱称“圜土”“囹圄”,已经有了管理监狱的专职官吏。春秋之际,监狱已初具规模,秦汉时期更是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监狱,身份不同的人被分别关押在不同的监狱。监狱也称南监,这是因为明清时期的监狱均位于衙门大堂的西南方向。
在神宗熙宁七年(一〇七四年)九月,苏东坡在杭州的任期届满。他弟弟子由那时正在山东齐州(今济南)任职,苏东坡已经呈请调到山东去。他所请照准,这次他是升任密州太守,密州离青岛很近。他在密州只有两年,然后又调到徐州任太守,在徐州是从熙宁十年(一〇七七年)到元丰二年(一〇七九年)三月。
又在密州时,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批评家说这首词写出之后,其他以中秋为题的词都可弃之不足惜了。
《水调歌头》是熙宁九年(一〇七六年)苏东坡在密州时作的。
甚至才高如苏东坡,真正的生活也是由四十岁才开始。他现在就要进入他的徐州时期,也就是他的“黄楼”时期。苏东坡现在突然露出了他的本面目。因为这是他人生中首次以行动为人所知,做事,兴建工程,忙于公众活动,从今以后他的生活都是具有这些特色的。过去在杭州,他始终充任辅佐官员,始终不能从事具有建设性的重要工作,在密州虽然身为太守,但是地方贫穷而偏远,也无由一展其行政才能。后来,他在被迫之下,暂时退隐,在政坛上韬光养晦。此后,一个充实、完满、练达、活跃、忠贞的苏东坡出现了,这才是我们所知道、百姓所爱戴的苏东坡,也是温和、诙谐的百姓的友人兼战士的苏东坡——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人物。但是在他被捕遭受流放之前,他以徐州太守所表现的政绩已经证明了苏东坡这个行动人物作为行政官员,也是个干练之才。
王绂 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同(字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有“墨竹大师”之称。他说自己只不过把心中的竹子画出来罢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来源于他画竹的故事。此图画倒挂竹一枝,姿态秀妍,其墨竹画法显然继承了文同的画竹传统,着重表达萧散清逸的意韵。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在徐州市区古黄河畔,矗立着一座双层飞檐的仿古高楼。这就是 1988年修复的黄楼。历史上的黄楼是九百年前徐州知州苏轼率领徐州军民战胜洪水之后,于宋神宗元丰元年( 1078年)八月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的。因为土能克水,所以涂上黄土,取名黄楼。
在神宗元丰二年(一〇七九年)三月,他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在他到任谢恩奏章上,他说了几句朝廷当权派觉得有点儿过分的话。
在元丰三年(一〇八〇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迈当时已经二十一岁。苏东坡是走最近的陆路赶往的,他把家眷留下由弟弟子由照顾,随后再去。贫穷的子由要带着自己的一大家人——七女、三男、两个女婿,再加上哥哥的眷属,前往新任所高安,在九江南部数百里之遥。
元丰二年( 1079年),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于是公余苏轼便带领家人开垦了城东的一块儿坡地,以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在元丰四年(一〇八一年),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
由于一个文学掌故,陈慥在中国文学史上以惧内之癖而名垂千古了。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字。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黄州也许是贫穷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足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
苏轼被贬黄州,两度夜游黄州赤壁,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寄怀古幽思,泄胸中块磊。《赤壁赋》主要写真景实情,《后赤壁赋》描写了较多虚景幻境。马和之的《赤壁后游图》,画面景象比较简练,却点出了主要情节。一叶扁舟随波漂荡,艄公挟橹观景,正是“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的情景。
苏东坡曾经说:“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也。”解脱,或佛道,皆始于此心的自律。人在能获得心的宁静之前(心情宁静便是佛学上之所谓解脱),必须克服恐惧、恼怒、忧愁等感情。
苏东坡曾经说:“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也。”解脱,或佛道,皆始于此心的自律。人在能获得心的宁静之前(心情宁静便是佛学上之所谓解脱),必须克服恐惧、恼怒、忧愁等感情。
长寿的目的包括身心两方面。在身体方面,其目的在求容光焕发的健康、体格精力的强壮,以及祛除缠绵的痼疾;精神方面,在于求取心灵和情绪的稳定以及灵魂元气的放发。再加上朴质的生活,某些中药的辅助,便可返老还童,享受长寿,这些在道家看来,就与长生术在不知不觉中融合起来。
所寻求的丹,是内外兼指。“内丹”,按照道教的办法,是练肚脐以下部位;“外丹”是中国炼丹家所寻求的一种长生不死之药,一旦得到手而服用之,便可骑鹤升天。
养生是先秦道家几千年来的一贯思想。延年益寿,人同此心,世人于此莫不关注。中国现存养生术可分为通论、食养、导引、炼丹等几大类。养生的目的是延年益寿,康健无疾。这幅《内经图》就是用来帮助使用者修炼养生术而专门绘制的。
中国人的养生之道在实际和理论上都和西洋不同。按中国人的看法,人不应当浪费精力去打球追球,因其正好与中国人的养生之道相违反,中国人的养生是“保存精力”。而瑜伽对身心卫生的方法最适合中国文人,因瑜伽的精义是休息,是有计划的、自己感觉得到的休息。不但规定在固定时间停止呼吸,并且身体采取休息的姿势,同时还要消灭静坐在臂椅中时头脑里自然的活动。练习瑜伽全部的努力,可以用简单而非专门的术语描写为——在于努力少思索,以至一无所思。最后这无所思乃是最难做到的。
炼丹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方术,又称炼金术。其中心目标是用人工方法制作能使人“长生不死”的丹药,或练成点石成金的技术。制作长生不老药和点化金银当然不可能达到,但是在无数次失败的过程中,倒是为后人积累了不少化学知识和操作经验。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这句名言化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苏东坡不仅非常敬佩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与精神,而且对陶渊明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显然有强烈的共鸣。
这时“苏门四学士”已是尽人皆知,他们就是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后来,又增加两个,一是李廌,一是陈师道,共为“苏门六学士”。
实际上,在中国绘画史上,没有任何一种画论超过苏轼画论的影响,它有力地推动了文人画潮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苏轼是文人画理论的实际奠基人。这幅传世作品《枯木竹石图》正为其画论的集中体现。
苏东坡在元祐四年(一〇八九年)七月到达杭州,任浙西军区钤辖兼杭州太守,时年五十二岁。他弟弟子由已经由户部侍郎升任吏部尚书,赐翰林学士。那年冬季,子由以皇帝特使身份出使契丹,往返四个月。
苏东坡两度临杭,熙宁四年( 1071年)任杭州通判,元祐四年( 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任职期间,他修井、赈灾、治病、浚湖、开河、引水。东坡肉、苏公堤、“三潭印月”无不表明着苏东坡与杭州,尤其是西湖的渊源。
苏东坡为杭州这座江南名都留下了太深的记忆,苏堤、东坡肉、历史上第一个公立医院、他的爱民如子、他令人惊艳的诗词……不论当权者是否认可,千百年以来,苏东坡的功绩早已铭刻在杭州百姓的心中。
在元祐八年(一〇九三年)秋天,有两个女人逝世,就是苏东坡的妻子和当政的太皇太后,我们几乎相信两个女人都是苏东坡的守护神,说来似乎神秘难解。
李公麟( 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他的一生在仕途上不甚得意,但诗文书画成就很高。李公麟虽然被列入了文人画家之列,但是他除了后世文人画家所擅长的山水花鸟题材之外,更擅长人物、鞍马。他把过去仅作为粉本的白描画法确立为一种画种,使之独立成科。
宋哲宗( 1076—1100),名赵煦。登基时只有九岁,由高太后执政,到了元祐八年( 1093年)开始亲政。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在宋哲宗当政期间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激化,这也种下了北宋灭亡的隐患。
大庾岭又称梅岭,在古代,岭北归属于比较发达的汉族文化区域,南面则是古代南蛮族居住的土地。岭南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贬官发配之处。苏东坡在被贬谪岭南经过此地时曾题赋过一首著名的梅花诗《赠岭上梅》:“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大亚湾。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之称,简称鹅城。不过,有后人戏称,是唐以来千多年间的诸多贬官成就了这里。这些人中又以苏东坡的到来而更让这里闻名遐迩。
在绍圣二年(一〇九五年)七月五日,新房子尚未竣工,朝云得了一种瘟疫,竟而身亡(原文笔误,朝云去世是在绍圣三年,一〇九六年——编者注)。他们住的是疟疾地区,她得的可能是疟疾。
(子瞻到儋州,子由到雷州),章惇觉得颇有趣味。
秦观( 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东坡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辞。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陶渊明(约 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宋徽宗( 1082—1135),名赵佶。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是为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 26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 53岁。虽然做了皇帝,但也许他更适合做画家或书法家。注意,图中的弹琴者很可能就是徽宗的自画像。
米芾( 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善诗,工书法,自谓“刷字”,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常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此图不能确证为米芾所作,有可能为宋人仿作。)
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
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