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小的堂弟写的对我母亲的追思信

最小的堂弟写的对我母亲的追思信

作者: 华严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3-02-25 05:10 被阅读0次

          这是因为2月23日我父亲在整理晒场上柴草时,看到母亲生前从家门口附近的铜锣岭水库大坝拿回来的香樟树和意杨树枝,睹物思人,令人伤感,流泪不止。因此,我在简书上撰写了一篇追思母亲的文章《我要永久保存母亲的遗物》后,通过微信分享给堂弟贵华。这是2月24日17:50堂弟贵华的回信,详细见附件。

          我铜锣岭汪氏在我父辈是“远”字辈最个旺族,兄弟姐妹们有十一人之多,仅仅堂兄弟有九人,我父亲排名第二。我祖父辈“光”字辈一母兄弟姐妹有4人,我祖父排名第一。我为“祖”字辈有兄弟姐妹十一人,我排名第一。现在,我已经有儿女“运”字辈,孙子孙女“济”字辈多人。最新《汪氏族谱》记载辈字为:

    德盛光远祖,运济建良成。

          据《汪氏族谱》记载:我汪氏在黄冈自唐代从徽州迁入齐安(现黄冈)到我这一代已经是100世,可谓历史悠久,来源有自。特别是黄冈团风县总路咀的“六祖坟”就是“荣、华、富、贵、寿、铎”六个分支的祖先的墓地,影响深远。我族属于铎户大房,子弟出生较早,辈分比较低,寿命长,有六代人共存,年龄相差超过百年。

          团风县但店镇六棵枫树村村名,与我汪氏聚居地息息相关。自万九公(墓地仍然在四口塘屋后)迁此,生息繁衍至今,才有“汪贾冲”地名。当地与汪氏相关的地名较多,有汪家湾、汪家细湾,汪家新屋,汪家山,汪氏祠堂等。我族自洪齐公从汪家湾迁山上铜锣岭生息繁衍,洪齐公墓在燕基湾东南,现在的楠竹园西南处,已经荡然无存。细铜锣岭西北有规模比较大的墓地依然存在,还有一个大墓土堆很壮观。墓碑及石块因为做铜锣岭水库,拆除做了大坝的岸石,依然可以看到记录,石头很多。

          值得记录下来汪氏祠已经似乎被人遗忘了,不仅仅是当地有名的文化博物馆,还是作为“燎原小学”旧址,值得记录。汪氏祠遗址在现在的汪家湾西南山㘭中,去铜锣岭的路边,原来有三进青砖瓦房四合院,广场前东西有两幅“八字形”看护和生活用房,出门向前观看,一马平川,两河环绕,景观独特,很是壮观。我曾经在此读过小学低年级,汪氏祠门前广场,可以容纳几个年级上百人做广播操,宽阔可见一斑!主要原因就是在“文革”后期,被折迁到现在汪贾冲原六棵枫树村村部后山,四口堂东北面的山岗上做了小学加初中,后移到山岗下做了小学,现在出售给三户农户居住。次要原因就是汪家湾人私人动用、占据了财产。现在只有“汪氏宗祠”汉白玉石碑横卧在荒草乱石之中。这是汪氏族人从荒废了的“燎原小学”遗址处搬回原地存放,许多历史文物和石基、石柱仍然散落在“燎原小学”旧址及现在的住户房前屋后,至少没有人收拾,令人感叹!

          汪氏族人在兴建现在属于贾庙下石冲的名胜古迹的中华庵,华严寺都是发挥了带头作用。在兴建华严寺功徳碑上有突出的记录,依然存在。汪氏出钱的人多,王、万、李氏出力比较多。

    附件:对二大的追思信

    大哥您好!

          刚下飞机看到您写的文章,很受感动。看到二大的音容笑貌依然觉得很亲切。

          我对二大的印象更多的是停留在自己孩提时代,那个时候暑假期间经常会回铜锣岭长住一段时间,每天看到二大起早贪黑忙前忙后默默的照顾着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上中学之后直至上班近二十年,我回铜锣岭就比较少了,就是春节或清明放假回去看看,也是来去匆匆,与二大的交流比较少,偶尔在您家的餐桌上听到她提起我们小时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虽然多是一些我们都不一定记得的生活“小事”,但能感受到她对我们晚辈真挚的爱。

          正如您所說二大虽然经历的是朴素的一生,但确实是非常的伟大母亲,默默支持关心着后辈的学习和成长,照顾好了整个家庭,特别是和二伯相濡以沫几十年,实属不易。

          这次未能回去参加二大最后的告别甚是抱歉!二大勤劳善良的一生也给家族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后辈们都会从中受教。

          由您最后陪在身边照顾,二大的离开也没有太多痛苦和遗憾。相信好人有好报,二大在另一个世界也会感受到温情,因为在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对她有着无尽的思念。

          谢谢大哥!

    2023年2月24日,星期五,农历癸卯年二月初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小的堂弟写的对我母亲的追思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kf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