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最不能让忘怀的就是上方谷之战。
诸葛亮第六次出山,进军魏国。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父子引入上方谷,随后点燃早已准备好的易燃物,眼看司马懿父子就要被烧死,天上却突然下起了大雨,司马懿父子得以逃生。“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不久操劳过度的诸葛亮便病死五丈原,蜀军不得已撤军。这样的一场令人惋惜的战役恰恰反映出作者罗贯中的一份情感寄托:不甘。
当我读到这里时也实在是为诸葛亮感到惋惜,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胜仗无数,唯独却输掉了这关乎蜀国生死的一场,这次他的对手不是其他人,而是这天,诸葛亮惜败于天啊。《三国演义》中的这场战争其实在历史上并无记载,应是罗贯中虚构的。罗贯中是拥刘反曹的,蜀国的地位在他的心中不言而喻。在小说中刘备这边的形象光辉伟岸,而反观曹操则是阴暗暴虐残忍,拥刘反曹的倾向展露无遗,这是罗贯中不甘的一重要表现:他写《三国演义》时应该是元末,那时战争频发,人民疾苦,被外族统治的屈辱让罗贯中心中十分不甘,所以才会树立蜀国这般光辉的形象,又让蜀国输给魏国,这不恰好反应了罗公心中所想吗?
小说诸葛亮无疑是罗贯中自己的化身,渴望重用的他将这份情感寄托在这个神话般的小说人物人物上,并给这个人物安排了一个看似必胜的必败之仗。上方谷之战是虚构,惜败于天的诸葛亮象征着罗贯中自己,想必罗贯中在写到这段时心中也会有这般不甘的感慨:不是我能力的问题,只是这天它不让我赢啊!不甘之情充斥在这文字之间,如同神话般的诸葛亮败了,小说里的诸葛亮能打赢每一场仗,可最后还是败给了天。当他发出“诸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时,是不是也表达出了罗贯中心中的那份不甘?即便我已毕诸事,可天不成事的那份不甘?
罗公的不甘在上方谷惜败之战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份不甘是对当下的时局的混乱的不甘,更是对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尽其才的不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