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9月,全国包括武汉在内迎来全面开学季。
重返校园除了注意个人卫生外,保持校园的空气健康也是重中之重。
由于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教室内人员多、空间有限,常会通风不畅,积攒大量二氧化碳,再加上粉笔灰、身体分泌物携带病菌、教室用具散发的甲醛、TVOC、雾霾等污染源,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对于如何衡量学校教室空气是否洁净安全健康,一些国家标准给出了参考,如GB 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T 17226-2017《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要求》、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标准T/CAQI 27-2017《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规范》是专门针对中小学校制定的规范标准,对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的传统理念和方法有所突破和创新。
不少人表示,流行病防疫与室内空气净化高度相关。目前我国室内空气质量在持续改善,但尚不能乐观。有组织的通风和正确的净化措施是改善室内空气的有效途径。并且,对空气质量的评价与管理也应依据有效的标准来操作和实施。持续改善中小学校室内空气质量十分必要,需要校方、厂商、师生、社会的共同努力。
校园新风系统的应用
2020年2月25日,国务院对各省、区、市下发《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同时公布了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办公室制定的15项各个不同场所机构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
其中,《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10条原文如下:
“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
“加强通风换气”指的是,应比以往通风换气次数多、量更大,有通风设备的要常开,没有通风设备的有可能要安装通风设备。
教室有效通风的好处
防控病菌传播
保持室内通风,很大程度上防止病毒传播的可能,也就是切断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这种方式传播的可能。
预防各种疾病
学生身体的调节功能不够完善,若室内气温骤然变化或者空气不够流通,容易使学生精神不振、疲倦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还容易引起季节流行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等。
降低CO2浓度
幼儿园、中小学校是高密度人群区域,如果通风不畅,特别是在采暖(制冷)季节时门窗紧闭,会出现CO2浓度严重超标现象,通风换气是唯一可以降低室内CO2浓度的方法。
如使用空调,应保证空调供风安全,新风输入充足,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现在很多教室内基本配置的都是分体空调,配置中央空调的很少。分体空调室内机在制冷、制热过程中,是一个内循环工作流程,即将从室内取100%的风后,经过表冷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后,再100%的排到室内,这样不可能有任何新风输入。
如果要科学精准落实《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技术要求,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就必须加装带有通风、净化、杀菌功能的新风机。
“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如果采用的是中央空调系统,按国标要求规定必须要有15-30%的新风补充量,加上室内回风的70-85%,组成100%的风吹入室内。现在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疫情期间,国家早就要求100%关闭回风系统,如此,学校领域内的中央空调系统也应加装或增大原新风补充量。
“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保证】是必须、严格要求的意思,【充足】指达到国家相关规定最低风量的要求,当然风量越大越好。《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17226-2017 第5条必要换气量小学生不宜低于20m3/(h·人),初中生不宜低于25m3/(h·人),高中生不宜低于32m3/(h·人)。
“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从室外引进新风的同时,要求将室内混浊空气有组织地全部排到室外;可以直接选用双向流新风系统,也可以选用单向流新风系统,在选用单向流新风系统之时,应考虑有组织排风,避免排出的混浊空气污染其他空间,发生交叉感染。
疫情在中小学这种公众场所,更应该做到可防可控,学生们的学业不能耽误,生命健康更不能受到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