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下班咖啡
工作能力不行,可能是数学没学好,这要怪你的小学老师

工作能力不行,可能是数学没学好,这要怪你的小学老师

作者: 辰一品 | 来源:发表于2017-11-29 21:20 被阅读84次

    文章有长度,阅读需谨慎

    上上周,跟一个长时间没见的朋友碰面,地点在人民广场,他说起最近工作上的事情。


    朋友在一个创业公司,正处在由小型到中型过渡的时期,人手有些紧张。但是创业公司遇到的问题是不少的,往往都是来的又急又猛又新鲜。当然这也是他跳槽过来的一个原因,冲在行业一线解决问题,会让一个年轻职业者保持职业的敏感度

    但是,问题也就在这。他每天忙于解决各种问题,往往来不及想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而且在解决方案执行后,他获取执行反馈的时间也有延迟,这就让他无法评估方案是否有效,自己的能力是否提升,也就是缺少了「获得感」

    这点很容易理解,就像在一个四处起火的城市,每一个人都忙着救火,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起火的原因,那就只能一辈子不断救火,治标不治本。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一个职场人身上,那可是毁灭性的。

    获得感,是一个职场人评估自己工作价值的最好指标。具体来说,这是一种能让你产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的感觉。最主要的感受就是,不再恐惧新问题的产生,而且总能透过新现象的表层,找出老问题的影子

    比如,你是一个运营人员,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会觉得再办几场大活动也不害怕,甚至会产生兴奋感。但是注意,如果你是因为写了几篇文案,然后感觉掌握了写作套路,所以不怕写文案了,这不是「获得感」。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真正具有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应对新问题的态度上

    这种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体现最明显。实际上,就目前看来,数学仍然是培养我们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当然,这样的说法跟我们平时接触的数学教育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经历的数学课堂一定是跟现实脱节的,玩的仅仅是一种数字游戏而已。

    数学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也跟我一样讨厌数学,更真实的说法应该是恐惧数学,那你先别急,看看接下来的一段描述。

    「黄金分割」是数学中很有意思的一个概念,最早记载于公元前6世纪,并且因为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为世人所知。这个数列可以如下表示:


    1,1,2,3,5,8,13,21,34……


    随着数列的递增,第n+1项和第n项的比值越来越接近1.618,恰好等于「黄金分割率」

    神奇的是,这一比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甚至人体。

    看下面这张图


    花的种子会以特定的螺旋方式排列,而生长比值接近黄金分割率。

    再看下面这张达·芬奇画的人体图。

    人类身高与肚脐到地面距离的比值,肩膀到指尖距离与手肘到指尖距离的比值等,都接近黄金分割率。

    看完这段描述,你还会觉得数学很无趣吗?实际上,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会由F提升到B,而这仅仅发生在一个短短的暑期实验课程里,很神奇。

    数学对于我们如今的工作有巨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养成的思考方式。但是,我们从小经历的数学课堂,使大多数人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学的数学跟现实脱节太严重,甚至是两个完全隔绝的社会。但是,你得知道,数学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产生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因为经历了小学的数学课堂,所以失去了探索数学的兴趣,由此造成了我们现在工作能力提升的困境。那我们工作能力的缺乏,可不就是小学老师的错嘛。

    更严重的是,我们失去了一次锻炼「抽象思维」能力的绝好机会

    在今天看来,抽象思维好像不怎么受欢迎。比如我们在讨论问题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说的太抽象了,具体一点」。所以不管是员工汇报工作,还是创业者忽悠投资人,最主要的一条规矩就是一句话说清楚你的意思。这样的一句话又往往是通过比喻来实现的,比如「我们是手机界的无印良品」。

    这样的方式用来沟通,是合用的,也是高效的,因为沟通的目的是「听明白,说明白」。但是沿用这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就出问题了。思考的目的在于发现潜在的问题,找出真实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思考是为了「找到甚至创造那条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路」,如果不能用抽象思维,根本是无法完成的。

    由于我们从小接受断章取义式的教育,所以我们一定会搞混「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这两个概念。我们的教科书上会写这样一段故事:爱因斯坦从小学习不好,也并不聪明,但是他很善于发散思维,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因此他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发散思维很重要。

    我虽然做了简化,但是基本逻辑是这样的。但其实,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完全是两个维度的概念

    发散思维对应于辐合思维,是一种突破定势,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给你一块红砖,让你说出它的用途。你除了拿它来盖房子,还能拍人、当锤子等等,这就是发散思维。如果给你甲>乙,乙>丙,你推理得出甲>丙,这就是辐合思维。

    抽象思维对应于形象思维,主要用于合理的推断。比如诸葛亮一番隆中对,足不出户半步,敢定天下三分,这就是抽象思维。如果你是在看一幅地图,这时候你脑中出现山山水水的样子,那就是形象思维。



    所有的思维方式,只是分类的不同,并不表示哪个会更有用,只要用在合适的信息上,每一种思维方式都是很合用的。但是我们习惯于把问题对立化,一件事情非此即彼,虽然嘴上说着一枚硬币分两面,但是心里的倾向是很明显的。比如,如果一个人只是按部就班的干工作,而另一个人总会搞些新点子,我们会无意识的认为后者比前者要聪明一些。

    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很重视抽象思维的能力,尤其对于孩子。当时美国的数学教育做的并不好,也不开放,学生们也没什么兴趣。但是一个中学的校长,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孩子们一定觉得数学很枯燥,不好玩,但是他们必须要学好数学,因为数学所建立起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他们未来生存的关键。



    为什么「抽象思维」这么重要呢?

    我们这一代职场人不同于以往,我们在职场上需要应对的问题变化更快,甚至问题产生的背景都在变化,所以,抽象思维可以利用已有信息,经过一般化思考,从而达成目标的优势就很重要。

    同时,抽象思维涉及我们解决问题的两个关键程序:「一般化」和「横展」

    所谓一般化,是指我们解决问题时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而是把具体某个问题放到一般的层面上讨论,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彻底解决问题。

    比如,你是一位运营人员,但是最近你写的几篇文案效果都不好,如果这时你仅仅去检查文案的问题,那可能永远也无法解决问题,甚至连问题都发现不了。这时,你把整个运营过程梳理一下,可能会发现,是产品的特点不明显,或者投放渠道出现错位,如此才可以解决问题。

    横展,是日本的一种用法,主要用来分析能否把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方案应用于某类问题的解决,甚至是更多问题的解决。

    比如你们公司主要做课程培训,网络授课,你负责某一个班。你发现人数多了,在群里交作业特别麻烦,于是你开了一个公众号,让学员在把作业提交到后台,同时你也授权几位老师可以登陆批改作业。

    你的这个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交作业的问题,那有没有可能所有课程的作业都可以这样来做,于是你们公司可以发开一套作业系统,既方便了学员提交作业,又方便了老师批改作业。这样,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用于同一类问题的解决。

    这两个过程,在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里尤其有用,你可以根据部分用户的反馈,开发或者改进服务和产品,然后推广至全部用户,这也是MVP的核心价值。



    总结来看,抽象思维一种很有用的思维方式,只是长期以来被我们忽视而已。但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并不困难,只要坚持每天动动脑,对一个问题多思考一会就好了,你就会慢慢形成这种思维习惯。

    当然,如果你能有时间,每天找一点有趣的数学和推理题看一下,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每天动动脑#


    我越来越觉得,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可以越来越简单,任何产品都是从小白视角或者傻瓜视角来设计。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简单用在思考上,毕竟社会一定会分化为两极,在思考上吝啬的人,估计不会存在于更好的那一极

    而且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独立思考能力更重要,尤其是在大多数人逐渐放弃抽象思考的时候。这不再是生活的方式,而是职场生存的必备良品。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会在每天的文章最后,附一道有趣的题目,主要是活络一下大脑,能不能得出答案并不重要

    我会在第二天公布前一天问题的一种参考答案。任何题目绝不是只有一种答案,即使答案唯一,思考的路径也一定是丰富多彩。就像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找到达成目标的不同方案,做两手准备。

    今天的问题先来一个常见的,如下:

    如果你有自己的答案,可以写在留言区。呃,不过给不起奖品。。。



    说明:本期参考图书《这才是数学》《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乔布斯传》,其中最后一本主要启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辰一品给自己立下规定:用「CTE读书」方法,每天至少读完一本书。如果你想看看这小子能不能做到,或者你也想试试,可以关注一下。



    下班咖啡,让阅读像音乐一样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作能力不行,可能是数学没学好,这要怪你的小学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op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