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如果昨天你问我,世上最难写的文体是什么?我可能会说是散文,因为用情说话太难,而且屡屡被拒的残酷现实,也容不得我凭空捏造。
如果今天你问我,什么样的文章最不好写?我会告诉你是调研报告。不是闭门造车出来的那种报告,那个不叫写,叫作“抄”。我说的是,调研之后才出来的报告。
如果现在你问我,学习调研跟扶贫考察哪个报告更难写?我会告诉你,两个都不好写。因为,舟车劳顿之后,根本没精力去写。若等到满载而归之后再写,肯定写不出当时的新鲜感受。
行万里路,并非一路风景。
山路难行、弯道崎岖。起初也许还有颠簸按摩快感,坐久了,便连吐的力气都提不起来。若从路途角度讲,外出调研,不论目的如何,都是极其辛苦。大多数时候,根本没机会欣赏沿途色彩。难得有空,便在摇摇晃晃中迷糊一会儿,好为下一站“醒来就是冲刺”做好准备。脑子里还得消化着刚才的讨论,写作神经也在默默构建着文章模型。身体在休眠,思想却依然在战斗。
围观
座谈讨论,终为报告。听汇报、搞座谈,提问题、走现场,唯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若从文章内容角度讲,只有掌握第一手素材,才可以写出真实可靠、切实有用的报告。并非读书破万卷,就能下笔如有神。没有数据支撑,没有实例说明,写出来的文章真的就跟散文一样,唯有喜怒哀乐,难以言之有物。路途的劳累,便成了白白受罪。
能摆事实,还得会讲道理。
如果是写游记,倒可以从日出说到日落。忽而谈谈味道,忽而讲讲颜色。东扯一句梨花带笑,难掩最真的味道,西聊几段半山里,那个遥远的她。可是,调研不是旅游,首先要收集记录所见所闻,然而不能完全照搬。哪些故事是利好因素,可以作为好的方面重点推荐,哪些案例又是反面教材,必须得换个说法巧妙引用。光有素材还不够,还得学会甄别筛选。
如果是写小说,也不是没有套路可循。看到山区学校的孩子们吃晚饭,人人捧着一只残破的搪瓷缸,于是展开想象,写出一篇《待我服侍完最后这餐饭》,用搪瓷缸的视角写出孩子们的不易。可是调研报告不行,不可以发挥想象,但也不能停止思考。要像《互联网+扶贫,还有多少路要走?》那样,不但要有故事,还得有想法。虽然,那篇文章未被任何专题收录,但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而且,已经联系了杂志社准备发表。
如果现在你问我,世上最好写的文字是什么?我会说,就是想到什么,便写出什么。真情实感才是最美丽的文字。管它什么文体体裁,管它什么专题限制。
想写,便写出来。哪怕,手边只有一部手机。
2017年5月22日傍晚,写于调研返程车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