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

作者: c罗vs梅西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08:59 被阅读0次

脍炙人口

春秋时期,在大教育家孔子的门徒中,有鲁国南武城曾氏父子两人。其父名点,字皙;其子名参,字子舆。父子二人都是孔子门徒中的佼佼者,而父亲曾皙更是当时读书人中淡泊名利、向往优游生活的代表人物,他的这种志向曾经深得孔子的称赞。曾皙在饮食上有一种非常执着的嗜好,他尤其喜欢吃果实小而圆、色泽紫黑的羊枣。

    曾皙的这一嗜好给儿子曾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曾皙过世之后,曾参因怀念父亲而悲痛万分,父子亲情终身萦怀,甚至曾皙生前爱吃的羊枣,曾参也不忍心吃一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弟子争相传颂,称赞曾参为孝子典范。

    斗转星移,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非常不理解,于是就去向自己的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来到孟子的府第,十分恭敬地向自己的老师行礼,然后说道:“老师,我今日来拜访您是因为有一件事情我始终不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特来向您请教。”

    孟子和颜悦色地对公孙丑说:“你有疑惑就讲出来吧。”

    公孙丑说道:“老师,您觉得烤肉和羊枣,哪一样更好吃呢?”

    “当然是烤肉好吃,没有哪个人不爱吃烤肉的!”

    公孙丑又问:“既然烤肉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的父亲也都是爱吃烤肉的人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烤肉,只戒吃羊枣呢?这能说明他是有孝心的人吗?”

    孟子沉思了一下,耐心地解释道:“精致的美味烤肉是大家都爱吃的一种食物,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烤肉那样好吃,但却是曾皙尤其爱吃的食物。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这是生怕引起痛思故父的难捺之情啊!就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人的姓氏会有相同的,但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公孙丑听完孟子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了曾参追思故父的一片孝心。

    后来人们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里引申出成语“脍炙人口”。

    《孟子·尽心下》

    【求解驿站】原来指人人爱吃的美食,现比喻好的事物广为称赞和传颂,或是比喻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

    【活学活用】《红楼梦》是一部~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妙语点拨】曾皙爱吃羊枣成癖,他归西后,其子曾参戒吃羊枣,以免睹物思人,招来感伤,足见其父子情深。本文借曾子之事揭明学问继承的关系以及知识普及的问题。继承古之制,就要选择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而不能选择只有个别人喜欢的东西,这就叫尽心知命。也只有这样尽心知命,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普及更多的知识。

    【近义】喜闻乐见、交口称誉。

相关文章

  •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 【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 【解释】: 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

  •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 春秋时期,在大教育家孔子的门徒中,有鲁国南武城曾氏父子两人。其父名点,字皙;其子名参,字子舆。父子二人都...

  •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 【出处】 《孟子·尽心下》。 春秋时期,孔子门徒曾参因其父爱吃羊枣,待父死后不忍再吃羊枣,被广传...

  • 脍炙人口的由来

    脍炙 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脍炙人口的古诗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唯独喜欢涧...

  • 晨会24《脍炙人口》

    各位家长、宝贝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来一起回顾下知妈成语第12节《脍炙人口》。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曾参,也就是...

  • 贺二先生生辰

    文/萧诺 在山高水远之后 我再次听见你的声音和姓名 江湖里换了新人 可有的故事依旧脍炙人口 而脍炙人口的往往动听 ...

  • 好文源于积累

    提起写作,谁都渴望能妙笔生花,写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但如何能写出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字,...

  • 飘洒的诗絮(五十七)

    苏轼这首小令也是脍炙人口的吧?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 苏...

  • 148句脍炙人口古诗词

    148句脍炙人口古诗词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脍炙人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tnwktx.html